第十四卷 第25章 鷹的理想
& ~) s+ ^; r, v0 B# R: e" y+ O6 j/ k. E$ n K: ]
「來,這就是姐姐的住處!夏夫人,夏小妹,快請!」到了館驛門口,三娘子熱情地招呼夏夫人和夏瑩瑩進去。1 v( A9 O) O: y$ i8 c+ E) P
# [# j9 @7 V1 |) F1 h' p
路上夏夫人與夏瑩瑩已經商量過,儘快讓瑩瑩回貴陽,不然有個天下最有權勢的男人惦記著,還真是一件很恐怖的事。不過既然有三娘子相請,倒也不妨來往一下。
; j8 c9 T) G* p& z- f3 y4 m4 V+ u5 m& i: _/ Q; \ l9 ]8 H
畢竟天子有天子的體面,不是鄉紳惡霸,他縱然在打瑩瑩的主意,也不敢明搶,不必像逃命一樣地離開京城。
' X; B0 z- X3 E% F: J
) S& O' k; P8 V5 q' J/ s" Q 再者,與三娘子建立友誼,對夏家總會有所幫助的,畢竟人家是事實上的一方君主,既有這個機緣,不可放過。同時,三娘子也是一塊最好的盾牌,和她在一起會很安全。
2 s% H1 v4 V8 g! d0 L1 t* c
: n3 G4 \+ j: ^: ~+ |7 }& X 三娘子住在館驛裡,而非四夷館專門的館舍,兩者雖然都歸禮部管,意義大不相同。
+ G6 o, X6 w/ J" F/ K# [6 B: N9 \( t0 H9 w' B- {" F
四夷館是給外番使臣居住的,是他國來使的居處,這個他國來使可以是大明的屬臣藩國,也可以是異域他國派來與大明接觸的外國使節。- _, P) x% I4 K2 L2 {
, S6 @' H$ Z$ ?( D5 o; w 但三娘子一直以大明之臣自居,主動要求住在館驛裡,而不以外使身份居住在四夷館,大明自然樂得如此。! F- n8 d4 C# N
C( q, ]/ ?- h, g
只是館驛雖然也是幽靜雅緻,裝修的富麗堂皇,比起專供外使居住的四夷館無論是規模還是檔次上都要遜色一籌。為了不讓三娘子覺得受到了冷遇,大明禮部也是煞費苦心。
- U) x- Q# r0 g( ?) z$ _) k4 L% ~. s+ c; @, C' n
在三娘子到來之前,禮部特意重新粉飾裝修了一遍館驛,並且把三幢給一品大員、封疆大吏進京時居住的獨立院落拆了院牆打通,變成了一處極豪綽寬敞的大院落。# `$ x. K A* S
6 b" e: B, c8 A* L 葉小天就住在這館驛裡,不過臥牛嶺土司在朝廷大佬的眼裡還不夠看,再加上他現在是待罪之身,不可能有太好的待遇,所以葉小天的住處在很偏僻的一處小院落裡。和人家這幢大宅那就有天壤之別了。
, h& F( |6 J: P
5 [9 ]1 Y! t" I. N7 K 三娘子很好客,她到京城後遇到的都是朝廷官員,官方接待禮遇規格上固然夠高,可她也得時時端著架子,那種應酬好不辛苦。如今遇到個讓她一見投緣的人,而且同為女性,三娘子高興的很,一到館驛就吩咐人馬上準備酒宴。
! a; t; r( t0 s3 k6 H X. r, y4 O; j6 X" Q! k
三娘子甚至還想吩咐人去買頭羊來,就在院子裡架了火堆,要為她剛認下的小妹子烤知全羊嘗嘗。草原的人。拾掇全羊利索的很,倒不會多費很多時間。
" l* Y- g* ^* F" P6 c5 A, S7 } T" T; ?) j7 z+ C; ~# C- u
不過館驛裡就有今早剛剛買回來的新鮮全羊,廚子拿著解骨刀正要拆解呢,被三娘子的人看見,直接要了去,就在院子裡架起了炭火堆,不一會兒整個館驛裡都是羊肉的香味兒。0 x+ ~, N8 T0 F
; c! ?. A2 C' u/ ` 換一個人這麼做,早遭到其他進京公幹的大員們抗議了,館驛方面也會制止。但是這是三娘子,大家也就只好裝沒看見,就算她突發奇想,要在館驛裡搭帳篷。旁邊再種上草,放幾頭羊,館驛也會儘量配合。; `/ U$ X/ p& s0 k: e
# q0 ]: f. ^6 E" H' J* p 葉小天此時不在館驛裡,他正趕往夏瑩瑩的居處。葉小天路上買了些貴重禮物。既然要去見丈母娘,禮不可廢。討得丈母娘歡心,才有他的好日子過呀。
/ o1 g# [2 A4 ]
$ \$ e6 g0 z% G+ `, R! h5 ^! J 不料等葉小天到了夏瑩瑩的居處。卻被告知瑩瑩一早就被一位公公接去了宮裡,說是老夫人患了急病。葉小天在夏家苦苦捱過晌午,不禁擔心起來。
% V6 x) g# p6 g( ]
9 j8 \- J }3 u: W* o v" U. g% Z 瑩瑩到現在都沒回來,看來岳母大人真的病得不輕啊。葉小天在夏家等不下去了,便向留守夏府的人告辭,直接奔了皇宮。! ? o* F9 p+ a- T0 ^% n( t& u
" E! C( I& [5 o5 r 葉小天倒沒辦法進宮或者打聽宮裡的消息,不過瑩瑩在宮裡,她的隨從部下一定是候在宮外的,先找他們打聽打聽消息,一塊兒在宮外等著,至少也能第一時間打聽到瑩瑩和岳母大人的狀況。# \* N+ ^ B: R; b; K
7 R6 _$ m7 T% c9 Y/ } O' o- x8 q 葉小天擔心他趕去皇宮的路上與瑩瑩錯身而過,所以把侍衛們分成三班,分別派了兩隊各兩人,從另外兩條主要街道尋向皇城,他自帶其他侍衛由最主要的一條街道走。葉小天本是京城人氏,對於京城的道路還是很熟悉的。$ H4 j" H+ k( [9 d& \3 c+ E1 D
9 p) r% T' }7 P4 @( v
葉小天趕到皇城,直接奔了後宮門。因為一般內臣女眷等等都是從後門兒走的,但他到了大內後城,並未見左近有夏家的侍衛人馬,葉小天忙又急急繞向前門。+ _6 E9 l$ T0 b
& r/ ^3 ~7 r+ z, n) C$ T 等他到了午門外,因為百官已經下朝,午門前幾乎沒有留候的官宦隨從,所以查問起來也並不難,這一番探問,卻依舊沒有夏家隨從在其中。
: K& ~; r3 `. C1 O! s q+ E7 S5 @. Y- [7 l
葉小天晌午門前的侍衛們打聽了一下,這些侍衛對那位風風火火的小美人兒印象挺深,還都記得她離開的事,便對葉小天說,那位姑娘跟著蒙古三娘子一起離開了。9 D, w% e1 j9 ]3 a5 A2 y
4 B# i' F9 X( ]. S$ Y; C 葉小天又向他們打聽三娘子住處,這些宮門侍衛哪裡知道,葉小天想了想,忽地想起他在禮部有個熟人,林侍郎!葉小天便匯齊了他的三路人馬,返身去禮部。/ h; |; L7 W* G+ D6 T
0 i5 J& F E" f9 X" ~, [* u
雖說因為這麼一點小事,便去打擾人家堂堂的一位侍郎大人有些小題大做,但葉小天這時也顧不得許多了。到時便以打聽朝廷要如何處置自己為藉口好了。
* }2 z- g8 |5 J
* |& D2 C7 b2 r8 l k3 i4 b 林侍郎聽說葉小天求見自己,先是微微一怔。作為一個待罪之臣,京裡有關係不是不可以走動,但一般都是喬裝打扮,悄悄登門拜訪,像葉小天這樣大剌剌地登門拜訪的實屬少見。5 t0 x+ a: h, {% Y" Z: g
% L. T \, n& i8 } 林侍郎微微搖了搖頭,曬然一笑:「到底是出身太低,短了見識。雖然機警伶俐,對這些人情世故卻不甚了了。」4 c! P. V# f0 Y) d3 `
0 N1 z3 K: r3 g! B0 Y1 O 林侍郎本待不見,不過想了一想,還是吩咐道:「叫他進來吧!」, q9 o' B! u3 t* L2 u
% k& O$ _; P h/ Y) E 文官勢大,到了林侍郎這個層次上的官員,並不是很忌諱被皇帝知道此事。再者,葉小天是他們鷹黨必然要保的人物,而且保他的理由很充、很光明正大,縱然在皇帝面前也不怕直言不諱地說出來,見他也就坦然不諱了。9 Y2 X8 Z: ]/ L+ B/ q
$ H0 a5 u+ J# T. F, Z7 X
葉小天在衙門外候著,衙役要領他進來,穿堂過戶趕到林侍郎的籤押房還得一段時間,林侍郎把未批閱完的公案放在一邊,靠在椅背上,微微闔起眼睛。由葉小天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他的志向,準確地說,是鷹派官員的志向。, r' _2 l( f& k/ m
a& x& y! S, g 很多事情的緣起,其實只是因為一個契機,對朝廷中的這股鷹派勢力來說也是如此。1 m1 u1 j0 p* u8 M( W7 f9 I
, N' |5 B# s! V! f+ F
其實對於西南邊了陲改土歸流的想法,早在洪武、永樂兩朝時就曾一度成為朝堂上壓倒性的意見。洪武大帝、永樂大帝都曾經算計過西南土司,洪武大帝出手,給思南、思州兩地土司的紛爭埋下了隱患,直到永樂帝時才發酵成熟,引發了一場戰爭。
! c( C+ k0 S+ Q% v1 W7 }2 p& Y, ]& N6 m1 m/ v/ |
永樂大帝並沒有放過這個機會。他趁機出手,罷黜兩思土司,分兩州為八府,瓦解了貴州四大軍閥中的一個。如果永樂皇帝挾勝追擊,憑他的雄才大略,未必不能在有生之年解決西南問題。但是,站在一個帝國最高統治者的角度,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:北元!
, ^ X, I: |4 q* ^* n
" j+ v& y' k$ q4 q6 X1 O7 ^' ] 北元已經被逐回大草原,且分裂為韃靼、瓦剌兩大集團。但他們的實力仍舊不容小覷,永樂大帝遷都北京,以天子守國門為由,試圖徹底解決北方邊患。為此他五征漠北,戰略重心的轉移,使得他只能暫且放下相對來說不是那麼急切的西南問題。8 \3 k/ m0 h, x1 s% @' Z3 q/ g+ O
# r$ R0 e. R7 x% w2 m
結果,西南問題就這麼一直拖延了下來。自永樂帝之後,北方邊患一直是朝廷最關切的問題,尤其是朝廷遷都之後。與北方近在咫尺,更是不得不格外關注,期間又加上東邊的倭寇還有交趾問題,實在無暇顧及西南了,所以土司老爺們很是過了上百年的太平日子。
+ w/ z5 e1 x V) e, m2 u! L
8 J8 b2 t9 `( ]2 c 本來西南問題在北方草原的威脅徹底解決之前,是永遠不會成為朝廷大員們關注的重點了,但是這時候發生了一件事,把朝廷的目光重新吸引到了西南:川南僰人造反了!& V; M7 x& D. X. i: i h
7 e. e! J3 W' C9 A
川南僰人一向不大買皇帝的帳,他們占山為王,劃地收租,時常出兵襲擾周圍府縣,在受到朝廷責斥處罰後乾脆舉兵造反了。5 \6 M2 R6 _0 I8 g) U7 M# ~
; ]8 J8 L' s& T3 Z6 A 朝廷研究應對之策時,大部分官員都主張安撫,但當時剛剛成為首輔的張居正卻力主嚴懲。張居正為此聲色俱厲地對滿朝文武說:「我若不能平息該地,情願辭去首輔職務!」如此一來,朝廷只能選擇對川南用兵。
* i+ ]$ R( ]. J k# k: u' E+ l$ l5 x: R9 A" T% Q0 Q
張居正這麼做,其實有他的政治目的。就如楊廣奪了楊勇的位、李世民奪了李建成的位,趙光義奪了趙德芳的位,奪位者總覺得自己得位不正,需要大功績來鞏固自己的名聲和地位,張居正也有這個顧慮。
# A0 `# N, \& u7 N& }7 S, c
, G, z1 b' G$ P, V+ p; r: P% b 當時的張居正才剛剛成為首輔,還遠未達到後期上懾天子、威壓百官、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地步,對於他成為首輔,當時很多大臣極為不滿,其根源在於:張居正成為首輔,手段不甚光彩。
6 g \: ]) y5 p0 @) J/ w2 i7 w, y8 ?0 p0 P
在張居正之前,首輔大臣是高拱,高拱專橫跋扈,性如烈火,這是他的短處,但他作為首輔,勵精圖治,不數年內便政績卓然,也是他的能力,所以當時地位很穩固。
4 Q8 W5 \; Y. `* Z* K% e( @, T' u D! X* h
張居正想成為首輔,最大的障礙就是高拱,而當時萬曆皇帝剛剛繼位,年方十歲,高拱覺得天子年幼,內廷勢大,容易出現隱患,想削弱司禮監的權力,如此一來,就與內廷太監們產生了極大的矛盾。
" F; r7 P! c1 `, u0 P& U3 i. H3 [' u7 T8 V3 Z
張居正見這是個機會,便與內廷大太監馮保交好,聯手對付高拱。萬曆繼位時,高拱擔心天子年幼,國家會發生動盪,曾經憂慮地說過一句「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?」
9 m$ Q v0 i0 C/ E" q2 F9 N. J6 b& Q" y, b2 J) I. P
但張居正聯合馮保,把這句話改成了「十歲孩子如何做人主?」並秘密稟報了太后,說高拱有意先削司禮監之權,集權於內閣,接著就要逼宮,擁立一位成年的藩王為帝。
t# m, `- F6 T$ X
F7 i# A9 w/ {$ u& S 太后一聽大驚失色,馬上搶先下手,把高拱下獄,想要處死,幸虧吏部尚書楊博、御史葛守禮等人全力相救,這才免於一死,罷官回鄉。: e; E6 u* ]0 ^) W. e
4 c4 [8 f5 {6 a- m1 E+ S' ?' }) M8 o
高拱初遭難時,張居正還曾前往探望,百般勸慰,並上書為他求情,高拱也很感激,但紙是包不住火的,真相漸漸還是被高拱打聽到了。
8 Q; x5 i. y: V9 n3 K- P3 o' L2 r* h* o9 H% l7 i) v
高拱一直隱忍不發,直到病故前,才寫了《病榻遺言》四卷,將張居正勾結馮保陰奪首輔之位的經過寫出來,大罵張居正陰險刻毒,是「又做師婆又做鬼,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」。
( H& j( v5 V, ?( k0 o5 p: ^) { @, O5 m! k/ H
等張居正死後,萬曆皇帝反攻倒算,高拱的遺書才刊行天下,但是在此之前朝廷大臣們大多清楚真相,在這件事上,張居正是有虧私德的,所以他甫登首輔之位,正需要一場軍功來穩定他的地位。6 b/ {* M0 a- ]8 G& e# J8 N
3 |/ |" L R1 q/ ^/ G9 y3 F 於是,張居正力主對不法土司武力震懾,調整雲﹑貴﹑川等省邊境的不合理的行政區劃﹐以便統一事權﹐使地方官相機行事。如此一來,他需要一班大臣來響應他的號召,並且具體去執行這些事情。
1 S: e* c% \' H3 W! k# B
8 m p3 v- E; w- R& m/ c 在這種情況下,喬翰文、嚴亦非、葉夢熊、李化龍、黨騰輝、林思言、宇無過等一班有相同志向的中青年文武官員便進入了他的視線,並成為他川南攻略的班底。
; C. o6 ~/ {/ q' C E7 D1 t, P- e6 g( i/ g# E/ J
最初,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:武力解決川南僰人問題!
# @' s3 A7 t/ N3 T, x. Z% g e# j# }
4 ]( j' Y3 K9 X, S 這件事得以順利解決了,僰人被武力鎮壓,其地改土歸流,徹底納入了流官治下,張居正的首輔地位因為這次軍事行動徹底穩定下來,開始轉移目標,把視線放在了大力整頓國內政治環境和經濟發展上面。( N3 S0 [) v% O/ T9 M# T
8 O+ n- I$ ?" U" p% P; v, G1 s$ d
對張居正來說,川南問題已經解決了,至少在現階段,急需解決的問題已經解決了,可是對這些中青年大臣們來說,這卻只是一個開始。
; [4 G: z; F: {* c5 j5 t! M/ g; F4 b4 Z* N
川南僰人問題的順利解決,在他們心裡打開了一扇窗,在把西南之地徹底納入朝廷直接統治的問題上,他們比張居正還要激進,他們並沒有按照張居正的要求,徹底撤回他們佈署在川南的一些眼線、臥底,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川南之南:貴州!
1 m) p$ U4 b) T( R1 H+ n
7 ?' u" R, H8 _; c& V7 l 這些年來,他們從未放棄這個努力,雖然他們在漸漸變老,他們的官職、地位在不斷地升高,但當初的這個理想,始終藏在他們心底,現在正一步步地實現著。% s4 R5 k$ _- A" j
! F2 i* S- B7 z) F! e5 X8 G0 M 想到這裡,林思言嘴角不禁露出一絲欣慰的笑意:「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,死亦當五鼎烹!要做下一樁流芳百世的大功績,才不枉在世上走這一遭啊!」
, B: E" q: t. L, s/ v S
, C" X" x, }' q+ z 「侍郎大人,葉土司到了。」, r9 X, ?/ D. Q
! w% P" j) k9 ]+ a 「下官臥牛長官司長官葉小天,求見!」
% E; T3 h% A, g( w g' Y7 L! n: f3 e& e- y" w/ Q* K' N! Q7 X
門外相繼傳來兩個聲音,林思言緩緩張開了眼睛,沉聲道:「進來!」
' E# z9 i- K; W# G0 c
+ Q: b t, `' p$ e7 S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