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卷 第五百三十四章 悵然若失
0 O- |6 _* d2 I1 Q& a1 v! s/ V/ n# s# m2 D. y. h9 T2 G( S
李昭德撫著長鬚,斟酌地道:“西南局勢一旦靡亂,於國將成大患,如今朝廷正對西域用兵,更不可迫之太甚,否則土蠻若投奔吐蕃或南詔,則情形更加不可收拾。西南諸族交錯雜居,形勢一向複雜,覊靡才是最適合那裡的政策,故剿不如剿撫,剿撫不如撫。) _" M& G3 i1 O: N9 n. c) N
, O( h3 F/ W$ r* g
今依楊帆所言,土蠻造反乃是受到勒索威逼,憤而反抗,如此更宜施之以恩,安撫為重。臣以為,只消懲治首惡,化解土蠻怨憤,這場動盪自然消解。陛下應該果斷下旨懲辦黃景容,再命劍南道官員從速安撫,平息事態。”3 j; V, {* W3 c. E$ A3 ]# Q
# e% _1 f9 M8 C6 G7 F, ^ y 武則天睨了李昭德一眼,問道:“李相與朕一樣坐守於京城,如何知道劍南形勢便如楊帆所言一般呢?若是判斷失誤,土蠻果真有心謀反,早已暗中勾結吐蕃和南詔,則朝廷一旦發兵遲緩,恐王孝傑東返之路也要被切斷了!”
( J ^( v1 W/ S7 q7 k# D7 d. ]
( O2 Q5 f( O- `( u 李昭德泰然道:“他二人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,臣現在只憑他二人的一封奏章,自然難以分辨是非。然則,若再輔以劍南道官員們近日的奏章來看,臣以為實情如何便一目瞭然了。”
* x, v: l. ~% I) @* `( u
5 R" k0 I! A3 L3 N. a% ]6 s 武則天年紀大了,精力不濟,對於國事已經不再事事操勞,自從她有了張昌宗和張易之這兩個美男子,每日耽於享樂,對國事就更加不甚關心了,李昭德說起劍南道官員近日的奏章,武則天竟全無印象,忍不住看向上官婉兒。! I$ z3 s0 B4 i4 V
: r2 z1 C$ g: ]' J 上官婉兒道:“李相所說的奏章是前幾天送到京師的,聖人已經批閱。婉兒找找看。”0 F; C0 n9 |" M( O1 g6 H ^
' U1 ?8 x8 ~$ {8 u/ l 上官婉兒檢索一陣,翻出幾封奏章,遞給武則天,最上面一份就是嶲州刺史張柬之的奏章。
' N' E, Q# D% k/ Z# k& ~- e7 `
" r0 l F, O( `& v: u 張柬之在奏章中控訴黃景容勒索地方、大肆受賄,屠戮無辜,為了索取好處,又大搞株連,給蠻族首領編排造反的罪名,以朝廷的名義加以恫嚇,逼迫他們貢獻財富消災。9 X, Y) V0 b! k! Q
, n3 E- i7 c) n1 X$ P0 z0 ^9 U* r 奏章裡還提到黃景容羈押蠻族首領。收到貢獻才肯放人,還提到有兩個小部落的首領因為沒有貢獻,被他強指為叛黨同謀,將其首領處死。 B# S1 b+ ~8 P& T/ g& `: X
8 y) }( a: d# O7 @ 張柬之在奏章中最後言道,西南土蠻民風彪悍,百姓尚武,黃景容的所作所為,引得諸族怨憤不已,如不下旨斥責。著令悔改,恐有不測之後果。
+ e' i5 r+ i1 i
2 r2 C9 Q/ l" u* @5 C, _ 看到這裡。武則天忽然有了印象,前些天她的確看過這樣一份奏章,不過她當時並沒有在意,反而覺得張柬之言過其辭了。
# ^- V" L) D a
v- O; d$ ]3 [# z: {- ] 這個張柬之當初是她提拔進京的,並且讓他做了鳳閣舍人,不可謂不予重用。誰知此人不識好歹,屢屢駁還她的旨意,武則天一怒之下就把他趕出了京城,自此對這個人再無一點好感。6 s) V7 h' I3 C
, ^4 Z+ {. W* Y5 s& S
再加上御史是監察百官的。本來就是站在官員對立面上,不大受人待見,官員彈劾御史她不在乎,御史不管兵、不秉政,在她看來不會釀成大害,如果官員們滿口替御史說好話,那才真的危險。
) m6 [& E. J! r! v
4 d/ e, G n; X7 c 尤其是張柬之是地方官。黃景容是京派御史,兩個人的立場大不相同。張柬之為官一任,關心的是他轄區內的安定和地方上的利益,而朝廷官員奉旨出京。先天上就與地方官有所牴觸,不受待見乃是必然。; R4 C9 d- {$ ^2 Q7 V( v: t
7 V* J. L/ g/ H2 D' [3 b
有了這層考慮,武則天便沒把張柬之的話放在心上,只以為他虛張聲勢想把黃景容趕走,不想讓黃景容在他的地盤惹些麻煩出來叫他去揩屁股。如今再看張柬之這封奏章,武則天的想法便大為不同了。
) H) s4 p8 E' ^& q5 p: \% S6 Y( Y
武則天又看了看其他幾封奏章,那都是張柬之發動與他友好的劍南道同僚彈劾黃景容的奏章,言辭雖比張柬之溫和的多,但是意思大同小異。. n/ |/ v% e/ F
8 ^) v) [& Y. B; c* M/ {0 V- @) q0 }) S
所謂三人成虎,更何況黃景容在劍南道確實作威作福,有大把的把柄可抓,這些奏章中大多都列舉了些事例,武則天越看越生氣,忍不住問道:“劍南道觀察使現為何人?”1 o- w5 z, ?7 a! _5 ^- a
2 V) n! ?9 @* x6 p. u* b
李昭德欠身道:“是監察御史裴懷古!”
9 B1 m" G' [+ |" ?0 b, l- C0 H! f0 s7 K+ W M
唐朝早期常由朝廷不定期派出使者監察各道及州縣,名稱不定,諸如採訪使、觀察使、按察使、巡察使,又或節度觀察處置使,權力不小,當時還沒有節度使,那時的觀察使就是簡化版的節度使。如今裴懷古是劍南道觀察使,就相當於該道最高長官了。
9 c- t8 s6 ?0 h; w2 r7 Y0 a
! Z- w; N4 m, f# c ? 武則天道:“以八百里快馬傳敕於裴懷古,命其為招撫大使,立即往姚州安撫土蠻,平息事端。旨到之日,免去黃景容欽差身份,停職待參!”
9 p" n, T9 ` ^! y2 U, l
4 T0 e* @" P/ s5 Y 李昭德起身道:“臣遵旨!”
/ B3 F% ?- }5 i( {
+ n/ O) K9 u) E$ v 武則天之所以沒有把這件差使交給楊帆去做,自有她的考慮。; @$ L8 B8 R/ Y8 n, r$ l
9 r; V+ ?+ j4 u$ ~0 q' v
首先,裴懷古是劍南道最高長官,劍南道的造反事件正是他的份內之事,由他負責理所當然,繞開這個地方長官派一個京官去,很多事情要不斷與京裡溝通、與劍南道地方官員溝通,且京官不熟悉當地情形,難免再出亂子。7 p* ~4 q% U- z- ~
) N2 O% C% k, y
另一方面,楊帆是諸道流人巡訪使,不只負責劍南道的事情。劍南道的造反什麼時候才能通過談判平息,有什麼後續的發展,平息之後的一系列善後事宜,都需要大量的時間,楊帆不可能一直留在姚州專門解決此事。
8 h/ u) z; N: m1 b7 {3 @: ^/ w) ~
# j( K4 v% Y( R5 S1 [" Y 尤其是發生了這件事之後,武則天更希望通過他的監督,瞭解一下其他各道御史們的情況。& \8 ~ H0 D4 i0 R% d C
- o0 o9 m9 s, y+ d 此外,楊帆和黃景容是對立的,武則天雖說現在對楊帆的說法信了八成,但是黃景容的說法也不無道理。御史台報告說諸道流人有謀反跡象,朝廷派人去查,那兒果然就發生了叛亂,這究竟是這位欽差逼反了土蠻還是土蠻早有反心?2 Q4 W% `9 X2 r# \9 N
7 Y/ s) G* w7 `6 Y$ I& _
武則天對此不無疑慮,如果讓黃景容的死對頭去查辦他,恐怕真有什麼疑問的話她也休想知道了。有此種種考慮,武則天才決定另派一位大員專門負責平息姚州叛亂,以確保她能瞭解到土蠻造反的真相。
; O. u2 ]. [. C8 a4 B7 B
/ b" [3 `- [9 X6 I6 K! f1 N- X 李昭德得了聖旨,拱手離去。武則天拾起張柬之的奏章,又看一遍,若有所思地道:“此人是個幹材,若能忠誠於朕,倒是一個可用之人!”
# l; k8 B; u6 u
" B) \( K* ?4 H# d4 C/ V) H4 f 婉兒道:“張柬之年逾七旬,已經過了杖國之年,世事通達。性情沉穩,做事確也老練。黃景容西南之行,他能預先察覺會生出不測,果然是老誠謀國之輩,聖人若要用他,用了便是,朝中如今只有李相為聖人股肱,確也需要再多些臂助。”
& ^& x" c' j, q& d: S6 t, J" R6 R8 r6 l0 `7 a5 q
武則天有些意動,思索片刻。道:“先放一放吧,等劍南事了。先給他換個地方,再觀察觀察!”, c& j7 y" u2 b% k3 e3 \
; @. l" Z) @- |3 P9 Q% c
婉兒欠身道:“是,婉兒記下了!”
4 V$ y, y" f) l& o3 v7 r) ~
0 C* \. W b/ b* s, b1 h 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, R# E1 i* u2 K4 B* j' U7 Y# j/ o3 ^- d9 g# I* A
“楊大哥回來了!”
. h" L6 w5 E& y. h) Y: g- `- |! |
/ {9 l, c, n f) o 正在營中烹煮食物的幾個白蠻女孩子遠遠看見數騎飛馳而來,中間一人正是楊帆,忍不住便嚷起來。蹲在那兒往灶下添著柴禾的薰兒站起身,手搭涼蓬向那幾騎快馬望去。
% U9 x" Y# ~- e0 e7 |3 q: _" [- S4 I0 Y N, ~ Q$ Z
楊帆策馬馳來,頭纏白色包頭,身穿白色對襟上衣,下身穿一條藍色寬桶褲。繫著一條拖須褲帶,儼然是一副白蠻男子打扮。這身白蠻裝扮,使他不僅英俊、瀟灑,神采飛揚,而且讓薰兒看著很有親切感。
% w8 b5 ~! F, c3 Q3 N- B' G& `2 z8 P5 S! E# }5 U5 q {
隨著他越來越近,薰兒還看清了他腰間佩著的父親贈他的那柄鐸鞘,以及另一側腰間的一隻繡著蜜蜂採花圖的小掛包。小掛包隨著楊帆躍馬奔馳的動作,正一起一伏地拍打在他的身上,。
% W* M: [+ T1 y. c
/ v( Z, f0 c. |* q 薰兒臉上頓時露出甜美的笑容,小小的酒渦兒彷彿漾滿了美酒。那小小的掛包是她一針一線縫出來的,本來她還擔心楊帆不會收下,如今見他真的把這掛包掛在腰間,她的心中自然歡喜。
* A7 v" y& G/ R! m/ Z I& b- N& R' t/ }; T! M" Y; w
楊帆和高青山幾人到了近前勒住戰馬,薰兒立刻迎上去牽住了他的馬韁繩,旁邊還有好幾位騎士,可她那兩汪泉水般的眼睛卻只看著楊帆,關切地問道:“楊大哥事情辦得怎麼樣了,他們答應了嗎?”
; ]! x4 w; o+ @4 o1 |# A" N
: s: [ }9 l- J" I7 u6 Y5 [ 楊帆一偏腿從馬上躍下來,笑道:“你當他們喜歡打仗嗎?我身上帶有聖旨,他們不能不信。我同他們說明緣由後,他們便原地紮營了,向我承諾只要你們不主動攻擊,他們絕不動用一兵一卒,靜候上鋒命令。你就放心吧,黃景容外援已絕,如今就是一隻甕中之鱉!”9 [% L5 [# y: X; Z" _
4 x5 {1 R% x+ t) `0 G, G: C- a1 h 楊帆笑著拍拍馬頸,又對薰兒道:“兩位土司何在?”
$ x! K( p' Y3 k$ q1 V3 {4 `
2 R1 X! G' r! f! P" y! L) j 聽他提到孟折竹,薰兒臉上甜美的笑容消失了,低聲答道:“山上派人乞降來了,他們正在接見文皓派來的使者。”
! A% |" _7 q% k# g5 `0 w
( u4 m" x0 s3 ?, F0 U “哦?”楊帆神色一動,道:“我去看看!”
; E' |- X3 i5 ]: Z) Z3 Z
9 Z( l! k$ V! d8 @6 \, C0 t g6 M 楊帆快步向薰期的大帳趕去,薰兒望著他的背影,欲言又止,腳下遲遲,終究沒有跟上去。
5 v1 E& Q* R3 K, ~7 s6 |! J* |- z8 v6 ?
薰兒去河白寨子之前就知道父親把她許給孟折竹了,當時她並沒有特別的感覺。女孩子長大了總要嫁人的,像她這樣的出身、血統,未來的歸路只有嫁去南詔或者吐蕃做王妃,或者成為某個權貴的夫人,再不然就是成為某個土司、頭人的妻子。
- B9 f a4 F5 d) i" J
, A5 @ d' W3 z# O3 a 孟折竹其實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,他的身份、地位都很高,烏蠻又不像南詔和吐蕃王室一樣有那麼多的規矩拘束著她,而且孟折竹的年齡也不大,如果嫁給其他權貴,很可能對方的年紀已經有四五旬了。
1 [8 }$ H/ A% d- l$ v: e
4 c/ m. j& H0 \. N 最重要的是,孟折竹在姚州各大部落裡享有盛名,是個出名的英雄,哪個少女不愛英雄?薰兒也是聽說過他的大名的,所以,薰兒對父親的決定沒有意見,沒有特別的歡喜,卻也沒有什麼憂傷。
0 ~; _# J4 ~7 z8 `; b$ d5 K7 F2 k; E+ V7 z/ Q+ l5 y
可是誰知道她在河白寨子偏偏遇到了楊帆。其實她很清楚,她不可能嫁給楊帆,她是蠻族的公主,不可能去做一個漢官的妾,她的家族不會答應,楊帆也從未表現過對她的喜愛。* g9 t3 _; i5 w/ C* X
9 O1 E. I+ J5 j% d6 j- X0 } 然而,情不知所起,它就是發生了。* h( @, l: A& t+ f0 Q$ L
) e! Q: }6 E# q8 C
薰兒自欺欺人地享受著偷偷喜歡一個男人的感覺,不願去想結果,也不願去想分離,可是有些事情是她迴避不了的。望著楊帆的背影,她的心裡空空的,悵然若失。4 J9 j$ r$ ]+ r* n) u' y
3 b9 \1 c) D$ x. X* A! D
' T& `# h) o7 C, A6 O! ]1 z. z/ y! @: U: N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