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卷 嶺南劫 第五百一十六章 一舉幾得2 p$ e5 O4 r! g
`& c' q! V o) L9 G( h* A 楊帆嚴肅地道:“既要蠻人反,又要在可控範圍之內,欲令其興則興、欲令其伏則伏,張公有幾分把握?”, N# K: e5 {2 ]
+ q: X5 v9 f' {8 @
張柬之微微一笑,道:“老夫來劍南已經兩年,這是老夫所任的第三個州的刺史,對本地情形老夫已經非常瞭解。蠻人之反,便如家常便飯,三不五時便是一反,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能一反,給他個甜棗兒,就回去種地放羊了,一貫如此。”5 }7 E4 f; R1 v* I4 z
u: y/ J6 M. j% M$ D" { 楊帆道:“為什麼小侄在京城裡時,不曾聽說這些事情?”! \6 p+ Q: W& N; {8 w: J' T5 p
* J( y* X+ H$ t+ Q$ C- Y 張柬之道:“因為事情平息的順利;因為,地方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。因為,以前要麼是因為政令不公,這是朝廷的責任。要麼是因為不可能有具體的責任者,所以由上至下,都想息事寧人。而今,你以為各州官吏和地方頭人們對黃景容這樣的人還願意息事寧人嗎?”" `) D# z0 Z+ R' r4 o
0 T0 t0 R, `4 Z/ R2 H0 c l* ~
楊帆目光微微一閃,又道:“張公說,他們這一次不想息事寧人,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控制事態?”
' u. |# G3 r* h; y1 o1 [. V! F1 o: _& j' _, N3 H
張柬之道:“問題的關鍵自然就著落在黃景容和你的身上。如果黃景容這個罪魁禍首能夠伏誅,如果你這位欽差能夠及時出面收拾殘局,你以為結果會如何?那些土司頭人並不是白痴,他們從來都沒有自大到以為自己真有能力對抗朝廷,只是他們更清楚:如果朝廷發兵清剿,輜秣錢糧不是個小數目,所以能夠安撫覊靡的時候,朝廷也不願意動用武力。只要抓住這一點。達到一個平衡,自然就能左右局勢……”
' e- c2 J$ W, d+ F& {, U* ~+ A- a' `$ t
楊帆擰起眉頭。沿著池塘慢慢地走了一陣,霍然站住腳步,對張柬之道:“張公打算怎麼做?”$ x; B: x4 g, M8 Q
; R: l0 I8 {1 B% k0 o
兩個人在池塘邊站了很久。
" g) d0 t$ ?# t+ X$ m2 ?" E+ H% i& ?' p. x. |. V$ I6 S+ z$ R
池塘上有裊裊的晨霧,晨霧中兩個人的身影若隱若現。
1 e. r- @" P! Z" U" D
; c" T! Q9 l ?& u: n 遠山、近水、假山、藤蘿、小橋、亭軒,一應景物都被晨霧籠罩著,就像一幅暈染的丹青。隨著陽光越來越燦爛,嬝娜的晨霧漸漸散去,楊帆和張柬之的身影也散開了。
" S' q. ^: a( [. h" x! c7 S1 N* I# c# J2 U
“派兩個人護送顧源姑娘和她的弟弟回去。要親手交給他們的父母!”張柬之站在庭院裡,向管事吩咐了一句,便折身走向書房。8 X/ j% R! O# G
8 H, j- B" q! W b( K0 b 書房裡兩排書架,古色古色,書架頂上放著幾盆藤蘿,嫩綠的枝葉垂掛下來,給這靜雅的書房增添了幾分生趣。/ `. ^2 m# u, p: b n
0 v* k( h% B9 y1 z/ s( f. I# }6 n
一個灰衣僧人盤膝坐在几案後面。几案上燃著一爐熏香。
9 ]' @0 V% l' y% h4 z! H" `, w0 ^& F
灰衣僧人盤膝打坐,一手數著捻珠,微闔雙目,輕聲誦唸著經文。
( Z4 H/ W* d. O6 A& p
. C2 E1 I8 V* @: b% x 張柬之走進書房,沒有打擾他,只是在他對面。拾起一張蒲團盤膝坐下。
$ A& y, L3 i* h& D8 o: Q2 j/ t, [9 \- ]. M
灰衣僧人看起來只有三十多歲,皮膚白皙,雙眉清淡,容顏俊朗。
! y. Q* S% m5 p, G7 s) _( i7 L! `1 t6 v
灰衣僧人念了一會兒經,輕輕張開眼睛。見張柬之已經坐到面前,忙雙手合什。微笑道:“張公。”
, ~$ b7 n6 k4 m1 ]
1 }1 z* z: [$ A& K4 d! f* U 張柬之笑了一下,道:“楊帆已經答應了!”8 i' w& R! I, R. ^
+ Y! T0 [0 w3 z" v1 D
“喔?”
) R1 {, t/ @/ v a1 x; o% G) v; N: e/ p$ h% Z
灰衣僧人喜上眉梢,唸了一聲佛號,道:“如此說來,黃景容這個魔頭必當伏誅,劍南生靈的困厄可解了。”" q& [, n2 ^1 [( ^1 `
- S" z7 T$ y' H) E& X/ E/ I& _ 張柬之道:“前些日子,老夫已上表彈劾邊州各府所置之官,既無安遠靖寇之心,又無治理地方之能,瓷情割據,詭謀狡算,互結朋黨,提攜子弟,中原亡命,皆視邊州無法無天之地為樂土。
2 N2 y ]7 P, m$ \
. y9 @8 o2 D( D/ J 今元芳既然答應與老夫合作,老夫準備再上一道表,彈劾黃景容勒索地方,濫施酷刑,所過之處,民怨沸騰,先為來日之變打一個註腳。只是,老夫乃一外臣,在皇帝面前,遠不及御史台眾官員受到信任,還須多多聯絡同志,一同上表彈劾,這件事就要麻煩法琳大師了。”9 Y# s+ Q( m* C8 t6 A
6 f4 j0 X5 r N' | 灰衣僧人連忙道:“願為張公奔走!” U6 C# P* l# l2 }
) R- m" }7 T0 f% L
這位僧人俗家姓陳,乃是穎川陳氏族人,也是世家望族後裔。之所以出家,自然也是有過一番大變故的,所以他是堅定的反武派,僧人身份只是他雲遊四方的一個便利條件,並不是真正的虔誠佛教徒。
w$ Q% i+ }. `& z" c
9 `( ~ g& e8 N5 E* L, A% n+ K' A 否則,武則天篤信佛教,大肆提高佛教地位,他作為一個佛教弟子,是沒有道理同保李派的張柬之相交莫逆,蓄謀對付武則天這位佛門大護法的。 p1 F F. l: h" ^- | R
7 J# ?8 z1 G5 M) ]; w 如今佛法盛行,法琳以僧人身份遊走各州府、出入豪門、交結官吏,絲毫不會引人注意。籍由這個身份,正可配合張柬之,多多聯絡有志於匡複李唐的忠臣義士。
- G: N' n! ~- [- _3 Z8 l Y' C+ Z1 C
+ J& B6 t. M6 A. C 法琳和尚欣然道:“張公此一計,可以除酷吏、保黎民,又可籍此引起朝廷關注,嚴查邊州平庸官吏,可謂一舉三得啊。”
4 f! s& n+ r | c7 I3 l* N! I3 Q( N5 H: y4 [. m* W
張柬之撫鬚微笑道:“不止如此!王孝傑節節進逼,連連取勝,安西四鎮,即將收復了。到時候我朝兵威之盛,一時無倆,大軍回返時,更可震懾諸蠻。諸蠻今日謀反,且安撫之,待大局砥定,少不得還要消磨一下他們的桀驁之氣,叫他們今後對朝廷更加恭訓。”: X3 ^ O5 g7 G) p; I' `" F+ W0 v& b, w
C4 M# B/ `7 l9 W% J 法琳目光閃動,喜道:“此所謂,一舉四得!”
! |/ Y7 A, N: t
" h. R* ?7 o9 |) C" X, e A 張柬之道:“經此一事,元芳便是老夫的同舟人了。此子乃朝廷新貴,年少有為,更難得的是,居高位而不忘其本,乃國之正臣。有此子與老夫同舟,來日風雲際會,同圖匡複,豈不是一個得力臂助麼!”
6 a% Q" f$ q5 h, V9 C: f' h$ H
& T% B8 W, H* B; D 法琳和尚撫掌大笑道:“哈哈,如此說來,乃是一舉五得啊!張公之才,足可定天下、安社稷,區區一州刺史,著實屈才了,他日若為宰相,想必旦夕可令天下太平矣!”! q5 r4 r! ]/ T) C7 G
* Y8 z. {3 g0 L; j2 r6 q$ ^0 P
張柬之微笑道:“大師誇獎了。”
7 E& l/ B b/ {0 a9 J/ k- L* u ^# F+ f' Q
法琳和尚道:“事不宜遲,貧僧這就去了。”; L7 a `4 r2 C, C8 m2 y. w& L$ I$ W
, t- V; \: o" x; ^+ [
張柬之起身道:“有勞大師!”1 I* n J, C/ g2 S' o' Y! t
, G1 n z, l# `. [; g: S: d- K4 n) Z 法琳和尚稽首道:“此事有無上功德,貧僧敢不效力!”說罷趿起芒鞋。灑然而去。
5 M/ F. Z$ }1 S! `( r3 C$ p
( F+ b9 q$ m& z9 z$ Y' M 張柬之知這和尚隨性,最不喜受俗禮拘束。也不相送,候他出去後,自在几案後坐了,將那熏香爐兒輕輕轉動著,臉上露出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:一舉五得,果真僅有五得嗎?
. u. W4 S3 {3 U0 ~3 O8 }3 T/ e! J, g
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9 \/ ^" Y. Z3 Y3 A; E
2 [" v6 N1 s+ s4 o) Y& o& ^6 R, b 朝廷對姚州的掌控力較之嶲州其實還要弱些。
6 s, c' [8 h0 l3 G
; ~% S9 H v7 h& l1 D0 p. ?* q( _- z 姚州歸附朝廷後,朝廷於唐高宗麟德元年才開始在這裡設置都督府,此後屢設屢廢。地方大族豪門希望在名義上歸朝廷節制。實質上仍舊完全自治,朝廷則試圖插手姚州,增強朝廷的控制。
+ e) T7 b8 U& x, A( y3 A) j' P; Y ?$ l8 j) U6 @
不是用武力打下來的地盤,想把勢力插進去自然難如登天。如果經過長期的同化,或許會在幾代以後,將朝廷的影響力一步步滲透進去,但是朝廷操之過急。結果不僅沒有達到加強和穩定對這一地區進行控制的目的,反而引起了該地區的長期動盪。' y9 y1 @4 e+ I& H& i9 M7 n
- N+ G! @3 P) Q 再加上該地區毗鄰南詔和吐蕃,姚州大族與南詔和吐蕃兩國都有姻親關係,南詔與吐蕃也有姻親關係,雖然南詔國和姚州大族更親近李唐,但是朝廷一旦試圖插手姚州事務時。他們就會倒向吐蕃一方。; e( l( Z: A& S/ U! f* H* G0 C/ f* V
2 \, y9 _4 k! |
因此朝廷如果試圖發兵以武力威壓,那麼就要做好不僅僅是同姚州地方部落作戰的準備,還要做好南詔和吐蕃兩國參戰的準備,這也是朝廷十分頭痛,不得不緊一下、鬆一下。始終不敢過於強硬的原因。
9 L1 c6 H y* {- |; }+ h, O& y5 c! |5 e D# {
可黃景容並不瞭解這些情況,他埋頭苦讀詩書。高中進士後直接留在了京城,緊跟著就因為抱對了大腿,被來俊臣弄進了御史台,從此致力於整人的偉大事業,對時政變化尤其是偏遠邊州的情況一點都不瞭解。
+ K* w% m* e' {6 v
8 A4 ~& ]( _1 o" Q# A 他把京城以外的人尤其是這些邊州的大族豪門都看成鄉巴佬,孰不知他自己也是一隻籠子裡養大的金絲雀。在京裡,皇權是高於一切的,是可以毀滅一切的力量,所以聖旨在手的他,自以為到了地方就更是呼風喚雨,無所不能了。 ?- T6 ~% D7 n* Y
% Y% ?: ~5 K* ~1 Q) n$ a6 ]0 c- U 而他在嶲州為楊帆所阻,耍不得威風,也沒有撈到足夠的好處,到了姚州之後猛撈一筆的心情就更加迫切了,手段更是變本加厲。4 ^ ^2 W+ Q) H5 N: D) m7 j9 a4 _
o( P- j2 n9 x% T# `6 t
黃景容趕到姚州之後,汲取他在嶲州的教訓,不肯再按部就班地問案了。在嶲州時,他還裝模作樣地把流人集中起來,試圖找到一個圓滿的理由後才處決人犯,這一次他風塵僕仆地趕到姚州,第一件事就是把流人集中起來殺掉。
7 k L) a" z" H" m3 `8 g2 Y
1 E" z) g3 j( c8 {, P 姚州都督府時設時廢,設立都督府時就有流人被遣送過來,廢都督府時流人就不會再被發配此處,而廢除都督府的時候,這裡的流人失去了官府的管束,就會離開朝廷指定的聚居地,為了謀生分散於各處。
% h6 ^& T9 r2 \3 k1 K0 P
8 H/ Q$ V, V; I 這一來,黃景容匆匆抓起來的流人就非常有限,一共才七八戶人家,這都是沒有離開姚州州城範圍的流人百姓。黃景容對此大為不滿,覺得只有這麼點人,說他們謀反,實在難以令人信服。( h7 M' X! t" }: H$ _* o
* {3 `* ?! p- Z" Q { 可他想多抓些人就難了,一方面都督府和刺史府在一次次廢立中,官府檔案大量流失,很多流人現在已經沒有戶籍記錄,無從查找。另一方面,很多流人被地方百姓保護了起來。
$ K5 ^* ~* }. w
! Q& F3 }3 q0 g% G+ s 這裡的百姓可不理會你是不是什麼朝廷流放的犯人,那些被流放的人家都是官宦家族,子弟識文斷字,知書達禮,這兒的百姓很喜歡同這樣的人家攀親,一旦結成了姻親,自然就受到了他們的庇護。5 V- R1 X- ]5 X/ i8 u
: F2 M( u; y9 z, E0 t2 A7 e
武則天一朝,為了登基所打擊的前朝官員不可勝數,光是世家大族和三品以上的高官所牽連的家族就達幾千家十數萬人,這些官員在地方上還有派系和部屬,受牽連的官員就更多,發配到姚州的流人實在不只這麼點。) c- B$ B ?& { w5 Y- r
& {/ z6 X" g) h" I 可是一些流人失去官府的管束搬離到別處去了,留在姚州的流人也有不少因為和當地人結了姻親而受到了庇護,官府對這些人根本抓不到或者不敢抓也不想抓,因為官府的數度廢立,使得官府威信掃地,地方百姓根本不怕他們。
3 A+ H/ }, n/ C/ Z
) F/ U2 g' E% p6 v 黃景容斬殺的那幾戶流人還是因為沒有離開姚州,又自恃中原大族,不願與蠻夷結親而無人庇護的。黃景容無計可施,只好把精力放在摟錢摟女人上,準備摟足了就去禍害別的州,誰知這一摟就摟出了個大漏子!) p+ _ ?' ^4 i( h3 C8 O
e! L7 d( T! U2 C+ U* W/ M
8 e! o$ U5 }! X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