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七章 鮐巴魚! f2 D+ X( O( J
. {+ U5 h: ^( V3 }" N
$ u5 h4 M+ W3 S6 \1 f 春大山找韓無畏借了個衛士,送春荼蘼和過兒回家,自己則跟去了縣衙。到底,他是不能丟下方娘子不管的。
: p$ |% |9 b: U$ }( z
6 j/ [$ x V( N5 X* L0 C7 u/ k 春荼蘼到家後,徐氏聽聞臨水樓出了事,先是一臉的幸災樂禍,隨後想到自個兒的夫君去為別的女人操心費力,登時極為不滿。陰著一張臉,摔門進了東屋。 6 G: ^ Z, Y# o; @5 E8 t2 u4 l8 L
( _! ^* C0 ^+ b9 Q9 V, N/ A 春荼蘼懶得理她,連勸解一句也欠奉,徑直回了房間。徐氏本來長得就不是討喜的樣,總有些嬌怯怯的,看人很少用正眼,此時沉下臉來,本來的七分姿色,連三分也不到了。
4 E+ Z4 c' l1 g2 a) v5 { n# u6 C w* P+ u
午飯沒吃成,晚飯也沒心思吃,春荼蘼直等到酉時末(晚上七點)天色全黑,春大山才進了家門。照這個時間算,他肯定是待到了衙門閉衙,還在大牢留連了一會兒才回的。不過就算春大山回來,她這個當女兒的也不能直接把人拉走,畢竟徐氏與他是夫妻,他還是先回東屋。 : S0 y( k, g! O
' ^+ I7 y) q9 B+ e" B
“去擺飯吧。”春荼蘼強忍著初冬之夜的寒意,打開窗子,偷聽對門模模糊糊的吵了一陣子後,對過兒說,“我估摸著鬧騰得差不多了。”
0 A# ]) H% G/ [
0 R3 k; A" r6 g7 o- \6 ]* p “真沒見過這麼不疼人的。”過兒咕噥道,“自家夫君在外頭跑了一天,得多累啊,也不弄些熱飯熱湯,哪怕擰個熱手巾給老爺擦擦臉呢。” ) ~; X$ P' S- o; \: [" K- u6 ~4 P
* O K- {7 f0 Z* n
“太太這是跟我爹使性子,不因為我爹管了方娘子的事嗎?正吃醋捏酸哪。”春荼蘼敲了下過兒的頭,“她傻才這樣。若是我,必定好飯好茶的侍候著,也不擺臉色,讓男人知道自己委曲求全卻又特別識大體,包管男人以後更愛重她。” ; ?7 y9 }% v9 P& M! _. g& V
+ X8 a* q& {( D$ z
其實,在這件事上她倒是理解徐氏的。沒有女人對自家男人的紅顏知己有好感。但從另一方面想,人家方娘子于春家有難時,毫不惜力的幫忙,這點子感恩圖報也是做人的必須。小心眼兒沒關係,也得分時候不是?有恩報恩,有仇報仇也是必須的不是?人生在世,誰都得忍受點不喜歡的東西,何況春大山此人正派,絕不會在外面拈花惹草。幫方娘子,也是擺在明面兒上的事,沒有偷偷摸摸的。身為妻子,她應當信任。
, X% r2 D: w/ `1 b
, G6 p4 S* Y/ ~4 J* @+ n “小姐英明。”過兒拍了句馬屁,“不然再等等,天冷了,一閃神,熱乎乎的飯菜就涼了。” 2 u& V: _3 U7 n
) |/ j* H, ]- `" V9 z. F “擺吧,太太就是變著法兒的讓我爹重視她,不敢太過分的。若真還沒完沒了,我就東屋外頭喊我爹,正給我爹個臺階下呢。不然由著太太,以後她那脾氣還得見長。”
6 [ a! f* C m. J2 _6 g
4 C, E% }* Q1 S. ?8 W8 B “得讓太太掏點銀子給咱們。老太爺明明說過分夥,這兩天她一直不開灶,全從外面買來吃。老爺回來得晚點,就一直跟著小姐用飯。雖說孝敬父親是應當,但也不能便宜了太太。”過兒一邊說,一邊跑出去了。 1 [4 z' Z, [( ?$ Q7 s& w
2 P+ u/ h+ }% q5 y) h# N. w4 j7 y- V8 t
春荼蘼等了會兒,見過兒麻利的把飯菜已經擺在正屋的廳裏,春大山卻還沒出來,就走到當院裏大聲道,“爹,飯已經熱過一回了,再不吃就又涼了。您胃一直不好,若犯了老病可麻煩呢。” * J4 @& S5 F' ~; b$ G( U3 g
- ?0 }% a2 C5 ~% p2 R3 I
東屋裏,本來隱隱約約有矯情聲傳來。但她一開口,那聲音立時斷了。之後很快,春大山一臉煩惱的走出來,見到女兒有點尷尬,似乎強忍著脾氣沒有發作。
5 ~4 T# A3 ?. e! c: N( _) Z& N
7 U4 |& D" M6 p" l 春荼蘼假裝沒看見,只拉了春大山往正屋走,“爹快點,今天是我和過兒一起做的飯,韭菜炒雞蛋,還有萊菔子湯汆羊肉丸子,熱乎乎的喝下去,可趕寒呢。”萊菔子就是蘿蔔,前朝的時候,有僧人種植了,當貢品送到皇宮。本朝大力種植,漸漸成了百姓們的家常菜。
, e) X9 L8 J* S' |! g; `! ]3 r& u& c8 w% n* v5 W7 Z; R
春大山見女兒似乎不知道他和徐氏吵架的事,心情略放鬆了些。之前過兒已經在正屋點了炭盆,此時挑起了棉門簾子,一進屋就感覺熱氣撲臉,加上喝下熱湯,連胡餅全是女兒親手掰成一小塊兒一小塊兒的泡在湯裏,片刻後,春大山全身都暖了,心情也好了些。
$ k3 k' o, \. x" J: ?! e7 H
# r" C6 L& b& \' H 吃完飯,過兒收了碗碟,爺兒倆個就坐在桌邊說話。
+ n* _- `, y6 k; h5 n
- C1 j! K L" R! G “方娘子的事……”春荼蘼吞吞吐吐地問。 * i, V* V1 u, b( c5 [; }* s" l
5 K8 E# _! V2 V
春大山歎了口氣,“今天那位看起來有些瘦弱的年輕上官,正是大理寺丞,代天巡獄的康正源康大人。方娘子倒楣,出了這種凶事,還偏巧讓康大人碰到了!” 3 l$ O1 I* [* F2 b) ^. ]
& ^" M2 n2 k! A8 P1 o; D7 j* E
春荼蘼早就認出了康正源,因而並不驚訝,只問,“他難道要從嚴處置嗎?”
9 M q9 P& \! ~- V0 [ n8 B1 d& p* |
現代的中國法律是重定性,輕量刑,就是定性上特別嚴格,在量刑上,法官有一定的自由度。可古代律法,判官對案件定性的自由度才大,因為要考慮理法禮教什麼的。而對於一個案子而言,如果定性出現差別,最後的結果簡直天差地遠。所以,特別重要。 . [% W2 K N) n! F7 V, ]. N
" F0 k' a: B' z, Z! D8 |
春大山搖搖頭,“康大人今天並沒有上堂審理,而是一直親自聽供。他把第一批篩選下來的重要證人,挨個單獨詢問。因為韓大人陪同在一邊,所以我也在跟前,倒是聽了些……覺得對方娘子很不利呀。” 0 f9 r; n' L+ D+ q, Z* a/ P. h
! z. O4 P0 G* ?1 M) e “都說了什麼?”雖然對康正源問案時允許春大山在場,春荼蘼感覺怪異,但她對本案的關注超越了其他,所以自動忽略掉這小節。 3 j, ]0 u6 |' }% I/ T
/ _, r2 o7 N7 P) c7 c: N
“除了死了的趙老七,其餘嘔吐不適的顧客都有同樣的症狀。文大夫細細診過,斷定他們確實是食物中毒。只是程度不深,吃幾劑解毒的湯藥下去,過幾天就會沒事了。”春大山細細說給春荼蘼聽,自自己的官非之事後,他不知不覺拿這個才十四歲的女兒當了主心骨似的。
' E# T, R, B3 C2 F B- E [+ u
9 I( M) d' l. x" t* t/ z “是魚湯所故嗎?”春荼蘼又問。
6 o, Q$ J) o* M: E8 B2 x2 @4 ~
& i0 C& ?/ Q, {7 M) O “正是。因為沒有吃過魚湯的客人,都沒有出現中毒症狀。而且那些嘔吐物中,也沒查出有其他奇怪的東西,包括趙老七吐的。” - ]& p/ B5 z3 |& R' T3 A5 |
7 z/ L, m; Q9 x “廚房裏發現毒物了嗎?”
. a7 |8 V' Z5 F5 J, C9 I. F, @( p0 y( l$ r4 ` j& A
“沒有。廚房乾淨得很,各色佐料也都查驗過了。那魚湯是方娘子親手做的,盛湯的花盞上面有蓋子,要送到桌上才能掀開,而夥計一路端上時,不可能有機會下毒。”春大山眉頭皺起,“所以,十之八九是魚有問題。” & @1 ?: @" n, b5 [( c8 G- W3 R
$ l1 W' @+ C6 \! L% H' w/ |1 x “魚有問題,若方娘子不知,她就沒有大罪過,頂多是罰銀了事。”春荼蘼聞言,本想鬆一口氣,但見春大山還是很發愁的樣子,不禁心中又是一緊,問,“難道還有別的情況?照理來說,應該去查賣魚的人呀。或者,問題的關鍵是:方娘子到底知不知道魚有問題?” # L0 u* ]% x2 _
8 \ a( {# u2 v 現在講人權的法律和古代不講人權的律法之間,最重要的區別就是:現代法律,在確認罪行之前是假設無罪,也就是無罪推論。所以,稱被告為犯罪嫌疑人。而古代律法,先假設被告有罪,是有罪推論,所以稱為人犯。對律師或者訟師來說,當然在古代的環境中更難作為。
( o" Z# n# D( O1 q O U. Q$ D$ A- S4 M$ A. ?( g5 w
“你沒明白,是因為你不知道芙蓉魚湯的用料。”春大山耐心解釋,“一般人做魚湯,都用的是河鮮。因為海裏的魚比較腥,而且撈到岸上時間稍長,就很難保證是活的。做海魚,大多是用燒或者煎炸,要麼就是蒸的,獨方娘子這一味是用海魚做湯,卻比用江河的鮮魚做得還美味,半點不腥氣不說,還有花的清香,味道又濃郁。不然,這道魚湯為什麼又貴又有名呢?而且,方娘子用的還是醃魚。”
- s4 j i9 B% u! O8 P; U& @4 X; e3 F4 l
“哪裏的海魚?咱們這兒不靠海呀。”春荼蘼在現代時就不愛海鮮,穿越後仍然無愛,所以對吃魚沒研究。
, r! f4 S7 a! n
9 e' V& J0 a! _6 c+ ?8 b “是鮐巴魚。離咱們這兩三百裏外,海邊有個運軍糧的小鎮子。其附近,南運河、北運河和永濟渠交匯,稱為三會海口,總有漁人售賣醃好的鮐巴魚。本來我也不懂,但下晌康大人問案時,我才得知,這種魚雖然吃起來美味,但做魚時卻要格外小心,因為稍處理不好,就會使食魚者中毒,特別是魚背上的肉。” : e/ z3 s$ R& r2 q
# k' y$ E4 o# B( O+ h& g 春荼蘼一愣,這不是和吃河豚類似?
+ F0 { F4 ~. L# r1 J' K, ]
. c i. C8 `9 X9 o$ _7 h$ f 從另一方面說,這樣方娘子會更難證明自己。如果是有人陷害、投毒,倒是比較容易推託責任,但如果是她的失誤差成食客的死亡,這事就可大可小,看判官怎麼給定性了。畢竟,這魚湯賣了這麼多年也沒出過事故,怎麼會突然出現問題?若有心之人利用這一點,認為方娘子明明知道要細心烹製卻還出了問題,有主觀上的責任,往過失謀殺上靠,那就真是有口難辯了。
, m+ X, B$ {6 M# h- c; d* {* b% i1 G( v3 u& V
“爹,方娘子情況不妙。我們……要幫她嗎?”春荼蘼想了想,終於問出。
" R" v1 L, l0 f( } w* ^
1 c' F% R! |0 c- k$ K4 O, S 春大山很糾結,一時說不出話來。
6 b/ `+ y! b( g0 M: G# r i" d/ {( Q$ M; C6 J* T( ~1 _
方娘子跟他有六七年的交情,開始時只是租客與屋主,相處之下,發現彼此性情相投。她雖然是個女人,但做事豪爽大方,待人真誠有禮,很對他的脾氣,互相也幫過很多忙,算是共過很多事的。曾經,他們之間也不是沒有情動,但方娘子總是若即若離的,也從不提及自己從前的事。他不是個死纏爛打的人,覺得人家有難言之隱,也就再不觸及,只當朋友相處。後來又有了徐氏,他徹底再沒動過其他心思。
; D4 r( L& g, c. H* t d5 W0 ?9 B! ?, C9 Y; B$ ~- ]6 R' m
2 [$ Q" t6 |' u, T4 U0 l$ }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