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78 / 5278論壇 / 我愛78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 
 
查看: 79|回復: 0

頭皮毛孔比臉部毛孔大? 頭皮養護關鍵報你知

[複製鏈接]
發表於 2016-3-19 00:38:28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頭皮毛孔比臉部毛孔大? 頭皮養護關鍵報你知
1458129548036477055.jpg
健康醫療網/記者關嘉慶報導

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,空氣潮濕,再加上騎車族眾多,頭髮很容易附著髒東西;雖然每個人都期望自己的頭髮烏黑亮麗,但並非都能如願。頭髮問題除了日曬雨淋和吹染整燙之外,也有一部份原因是洗髮產品使用不當所造成。如果使用不適合的洗髮產品,除了可能會讓頭皮受到傷害,也可能造成頭髮毛燥、失去光澤。至於應該要如何養護頭皮,使秀髮具有光澤且柔順,其實有方可循。

造成頭髮沒有光澤與分叉的原因有哪些?
皮膚科醫師陳姿秀表示,頭髮的結構由外層到中間可大致分為毛表皮、皮質、髓質三大層,毛幹由毛囊底部向外生長,正常的毛幹表面有平整排列的角質蛋白,如果因為先天或後天的傷害影響原來的排列,毛幹就會失去光澤、形成各種分叉。

02(30).jpg

頭皮毛孔比臉部毛孔大?是否頭皮毛孔較不易阻塞?
陳姿秀醫師指出,毛孔是毛囊在皮膚表面的開口,正常頭皮的毛髮約有8-9成屬於成熟期毛髮,直徑通常大於60μm,而臉部的毛髮除了睫毛、眉毛和鬍子之外,多屬於幼年期毛髮,直徑通常小於30μm;若以毛髮直徑來評估毛囊大小,成熟期毛髮的毛囊可以大於幼年期毛髮的毛囊,故推論大多數正常頭皮的毛孔可能大於臉部非睫毛、眉毛、鬍子部位以外的毛孔,但毛孔大小與是否容易阻塞並無絕對正相關。無論頭皮及臉部的毛孔大或小,選擇適合的清潔方式就可以減少毛孔阻塞的機會。

為何要使用無矽靈成分洗髮產品?
矽靈(dimethicone)為人工合成油性質,屬於矽氧聚合物,為雙效合一洗髮精的主要成分之一,結構穩定、無毒、不揮發。若一般民眾想要滋養頭髮兼顧保養頭皮,可選用百分之百植物萃取成分洗髮產品,例如含有海葡萄、檸檬等成分洗髮產品,雖然不含矽靈,但卻仍然可以活絡頭皮與髮根。
陳姿秀醫師表示,很多人會因為方便選擇含矽靈洗護雙效合一的產品,但敏感性頭皮的人,可能會因為此類成分接觸頭皮而感到刺激。所以一般頭皮使用無矽靈的洗髮產品即可,不必特別選用添加矽靈的雙效合一洗髮精,尤其是油性頭皮,使用無矽靈產品較不易使頭髮扁塌。

頭皮養護關鍵是什麼?
陳姿秀醫師指出,洗頭時的重點是清潔頭皮,不需過度大力搓揉或拉扯頭髮,避免生長期頭髮提早被扯落。盡可能選擇不具刺激性、配分單純的洗髮產品,也不必額外添加潤髮成分。至於潤髮產品建議只用在髮幹,避免接觸頭皮後造成刺激或油膩感,特別是敏感性頭皮、油性頭皮、易有頭皮屑、濕疹、頭皮乾癬或頭皮毛囊炎的消費者更要注意這點。

天然洗髮產品的成分?
市面上有些標榜百分之百植物萃取成分、不含矽靈的天然洗髮產品,含有海葡萄、天然水解蛋白、維他命原B5、橄欖油、紅石榴、蘆薈、山茶花油、檸檬等成分,可以活絡頭皮、柔順髮根。陳姿秀醫師表示,在門診偶可見到病人使用含過量人工香精、防腐劑的洗髮產品發生接觸性皮膚炎或蕁麻疹的情況。對於不想接觸太多化學合成物質的消費者,可以選用不含過多防腐劑(例如paraben、MI、MCI)、人工合成香料或矽靈的天然洗髮產品,但仍需注意這些產品中的成分是否適合自己的膚質,避免過敏或刺激。除了選擇適當洗髮產品,建議民眾配合正常作息,減少多餘的外因性傷害(例如風吹日曬和過度吹染整燙),才能讓頭皮更健康,保有健康髮質。
來自群組: ♨ 秋居 ♨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※ 再次提醒您,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︰
  1.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。
  2. 禁止使用插頭香, 搶頭香, 搶第一, 第一名, NO.1,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。
  3.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。例如: 推......, 頂......,11111111, good, push, thank you, 謝了, 好看, 謝謝大大, 感謝分享, 支持, 再來 等等。
  4.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、引用別人的回覆。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,例如: 3q5ws9dmh。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。
  5.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,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。
※ 違反規則者,抓到輕者積分歸零,嚴重者封鎖IP。
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 |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

本版積分規則

舉報|廣告洽談|5278 / 5278論壇 / 5278手機A片

GMT+8, 2025-7-14 05:27 , Processed in 0.616898 second(s), 10 queries , MemCached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