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78 / 5278論壇 / 我愛78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 
 
查看: 77|回復: 0

吃錯更傷身!蓮藕、燕麥這樣吃才對

[複製鏈接]
發表於 2016-2-25 23:59:29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吃錯更傷身!蓮藕、燕麥這樣吃才對

【華人健康網文/蘇妍臣營養師】「營養師,你跟我媽媽說,不要再吃素了!愈吃愈沒體力!」王先生才剛把老媽媽安頓好,立刻揚聲抗議!
「那王媽媽平常都吃些什麼?」
「她早上都吃一大碗藕粉燕麥糊,還說是朋友line給她的!」他把手機內容打開,映入眼廉的是篇署名「明星素食三食材,吃這個,養生、回春最健康!」

吃錯更傷身!蓮藕、燕麥這樣吃才對 


什麼食材有這麼神奇的效果?抑或,又只是另一個虛華浮誇的網路神化?今天,就以均衡飲食的角度,來破解「明星」的美麗與迷思
迷思一:蓮藕:
清朝食譜書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提到:「老藕搗浸澄粉,為產後、病後、衰老、虛勞妙品」。《本草綱目》一書中,更大讚蓮藕為「 靈根 」。古方再好,少了一塊沒被拼湊起的知識角落,就是「營養學」。究竟「怎麼吃」?答案是「搭配蛋白質的食物同餐吃」!
先講解一下基本的觀念,就是「均衡飲食」。
何謂「均衡飲食」?將文言文翻成白話語來說,就是每餐飲食都要有三位好朋友—「主食(飯、麵類)」、「蛋白質類(黃豆製品、奶類、蛋、肉、魚等)」及「蔬菜(各樣青菜、菇類)」。也就是說,想吃的健康,就要把食材放在對的位置!
蓮藕在「主食、蛋白質、蔬菜」的那一類呢?答案是「主食類」。所以,素食者想要大塊朵頤前,應該要把蓮藕放在「主食類」。下次吃飯前,補充重要的「蛋白質類(黃豆製品、奶類、蛋、肉、魚等)」,還是不能少哦!
此外,控制血糖的糖尿病病友們,要注意!因為蓮藕算是「主食類」,需要「合併在主食類中一同計算」,否則還沒吃進健康,倒是先讓血糖狂飆失控!那麼,素食者又要怎麼吃得更健康呢?只要記得同餐必須搭配「黃豆製品類」,自然能夠吃得健康又養生!

吃錯更傷身!蓮藕、燕麥這樣吃才對 


迷思二:燕麥
經由媒體和廠商的大力渲染,燕麥儼然成為新一代「養生聖品」。不過,正確的燕麥食用方法,您真的知道嗎?
究竟燕麥「怎麼吃」?答案是「混在飯裡一併份量吃」!
燕麥和蓮藕一樣,都需要「合併在主食類裡計算」,才能發揮優異的控制血糖及減重效果。可惜的是,民眾一般都只知其一、不知其二,以為燕麥吃愈多愈健康,不過若是沒有合併在主食類計算,再搭配「蛋白質」及「蔬菜」,反而容易愈吃愈胖!
迷思三:菇類(包括猴頭菇、杏鮑菇與各種菇類)
曾經吃過素食養生鍋的人,常會發現主菜盤上—都是「菇」,無論是杏鮑菇、松茸菇、柳松菇等等。但是,再高級的食材,卻脫離不了一個鐵錚錚的事實—「菇,是『蔬菜類』」。
以筆者為例,吃完這類鍋物,都會有一種「空飽」的感覺。好像吃了很多,就是少了一種飽足感。也因為這樣,葷食者就會覺得「素食不營養」!其實,不是不營養,而是不正確。
怎麼能真正「吃的飽又吃的巧」呢?只要記得,最基本的均衡飲食原則—「主食、蛋白質、蔬菜」,記得搭配一些豆腐、豆乾、豆皮等黃豆製品類,自然能把素食鍋吃的更養生哦!
王先生拍一拍腦袋,大嘆一聲,「唉呀!難怪我媽會營養不良,她根本沒在吃什麼豆腐豆乾之類,難怪愈吃體力愈差!」
「不過,如果阿嬤連蛋奶都不吃,記得要補充B12哦!免得貧血找上身!」看見王先生一臉疑惑,我趕緊說明。「很簡單,只要買個B群就可以了!」
「那我已經有買銀寶善存,這個可以嗎?」
「當然可以!吃素真的不困難哦!」
記得!只要吃對方法,素食可以更健康!
來自群組: ♨ 秋居 ♨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※ 再次提醒您,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︰
  1.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。
  2. 禁止使用插頭香, 搶頭香, 搶第一, 第一名, NO.1,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。
  3.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。例如: 推......, 頂......,11111111, good, push, thank you, 謝了, 好看, 謝謝大大, 感謝分享, 支持, 再來 等等。
  4.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、引用別人的回覆。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,例如: 3q5ws9dmh。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。
  5.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,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。
※ 違反規則者,抓到輕者積分歸零,嚴重者封鎖IP。
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 |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

本版積分規則

舉報|Archiver|廣告洽談|5278 / 5278論壇 / 5278手機A片

GMT+8, 2025-11-22 15:44 , Processed in 0.022337 second(s), 8 queries , MemCached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