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78 / 5278論壇 / 我愛78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 
 
查看: 106|回復: 0

[中醫] 如何安度三伏天?

[複製鏈接]
發表於 2015-8-22 09:04:32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[中醫] 如何安度三伏天?
d1a40e89-38b9-40bb-9a0b-994f13f18850.jpg

作者:李璧如(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) 2015.08.19

每年夏天,從小暑經大暑到立秋,這段時間(大約一個月7/7-8/7)是全年最熱的階段,通稱三伏天。一般在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入頭伏(通常在小暑前後),第四個庚日二伏,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第一天。《陰陽書》曰:「立秋後初庚為末伏。」

為什麼三伏天特別熱?師古曰:「伏者,謂陰氣將起,迫于殘陽,而未得升,故為藏伏。」伏陰逼熱,把地面吸收的熱能全力發散,故特別熱。這種燠熱古已如此,於今尤甚—科技導致全球暖化,地處盆地地區,如台北,更因高樓、冷氣林立,熱象如火添油。這段期間生活起居宜加調攝,讓身心順利通過節氣的考驗。

有那些注意事項呢?

首先,注意冰冷寒涼。

外熱引動內火,自然會想喝涼解暑,但是由於體內外溫差之故,若曝日後急灌冷飲,可能引發各種變症,尤以老幼、體質虛寒者,宜特別留心。

某太太買菜回來,渴熱難當,急飲冰楊桃汁,隨後腹痛瀉數十次。予溫脾和胃即安。又某老太食西瓜後,外出復進冷綠豆湯、蘆筍汁,未幾吐瀉交加,頭暈欲死(血壓上升)、心臟無力。夜九時許,電詢何以故,告知之後,一翻黃曆,時值大暑日。

其次,寶島四周環海,為多濕之域,暑熱傷氣,濕則重著,三伏季節又兼鬱悶,所以養心健脾為此際之食養大法。

老年氣虛者,須防中暑熱鬱、傷濕飲冷,以免一時氣虛、氣悶,寒熱失調,造成心臟過度負荷,病起倉促。不妨中午小睡片刻,顧護心陽。青壯年更要注意勿恃強飲冷,連灌冰啤酒,預防心因性的猝死。

至於久居冷氣房,復因貪涼,以致全身氣機閉鬱,循環代謝減緩,而產生濕疹、汗斑、毛囊炎等脾虛、濕氣留滯現象,可吃些薏仁、扁豆、山藥、芡實等健脾化濕食物,稍佐生薑,以袪寒濕。另外,應適度運動,或偶爾處在常溫下,「使氣得泄」,自然流汗,不僅疏通氣機,也能排除天時所致之暑熱。

除了流汗,利尿也是另一個抒解暑氣的管道。自古即有「浮瓜」之習,浸涼西瓜,啖之。西瓜利尿,是清暑要角。白茅根、淡竹葉茶飲,也有消暑利尿之功。不過,西瓜又名「天生白虎湯」,其峻涼可知,又加冰鎮(如市面『加血站』販售冰西瓜汁),腸胃虛弱、心臟無力、老幼者,宜避之;常人亦不宜大杯急飲。

另外,還要預防中暑,長時間曝曬或置身悶熱環境,造成熱鬱、排汗困難,有時還混合受寒的狀況,裡熱更難宣洩。出現發熱、頭暈、惡心、欲嘔、胸悶,甚至昏厥、痙攣的症狀,首先要讓病人在通風處平躺,助其散熱,待其元氣稍復,可予刮痧。

中暑為一時氣閉,刮痧勿用油性介質,恐反阻逆氣機宣通。可用棉球蘸米酒水(酒水各半),由頭、頸項、背部,作人字形,由上而下、內而外,所刮之處,一樣會出痧,但不像傳統用硬物,甚至湯匙,刮到瘀傷(微小血管受傷破裂,日後結疤,恐影響血循)。之後,再視狀況,略進溫飲、稀粥之類,休息或小睡片刻,以復元氣。
來自群組: ♨ 秋居 ♨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※ 再次提醒您,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︰
  1.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。
  2. 禁止使用插頭香, 搶頭香, 搶第一, 第一名, NO.1,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。
  3.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。例如: 推......, 頂......,11111111, good, push, thank you, 謝了, 好看, 謝謝大大, 感謝分享, 支持, 再來 等等。
  4.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、引用別人的回覆。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,例如: 3q5ws9dmh。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。
  5.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,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。
※ 違反規則者,抓到輕者積分歸零,嚴重者封鎖IP。
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 |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

本版積分規則

舉報|廣告洽談|5278 / 5278論壇 / 5278手機A片

GMT+8, 2025-9-7 06:04 , Processed in 0.021661 second(s), 8 queries , MemCached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