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四六章 書院小事
" ?9 o8 z/ A! Y- A- r# R9 f. ?# M9 t& `/ j( @ X
農曆八月,正是秋收時節。杭州城外,未被戰火波及的稻田一片片的已成金黃色,農夫、士兵、流民在白日裡一撥撥的忙碌,縱使到了夜裡,城池外圍的熱烈景象也未得安寧。一批批的士兵紮營在這田野之間,看管巡視。
% A: V# K7 e# X7 ]8 {* W
3 ]3 B% {1 p* b5 W8 E: l& k 這些將收的稻田早已被攻城時的諸多部隊瓜分,說起來糧食稻米大抵都已成為義軍共有財產,但實際上,自然也還是按照各自的力量來分配,只要目前屬於方臘的小朝廷占得大頭,其餘人自然也都是按照各自的拳頭來切割分配。至於某些仍該屬於某些杭州當地良民的田地,到得這時,其實也都已經有了另外歸屬。
, Q& R" J0 D) o! X. |# n
6 }. z I, M( A 如果只是為了收割,安排的人手自然越多越好,但既然是各自瓜分利益,參與者便未必是多多益善。這些人白日裡難免爭鬥摩擦,到得夜間,也常有連夜搶收被別的軍隊或平民偷來收割的情況,沒到這時,水地裡、田埂上便是火把蔓延,喊殺震天的情況,斑斕點綴著杭州城市外圍的圈子,徹夜不眠。, H. j# t. v R: r) ]3 X
# m1 J* `' x/ U8 N, s
城外有城外的秩序與利益分配,城內眾人也有著各自的事情。聖公等級在即,城內大街小巷都已經熱鬧起來,這時候最為血腥混亂的情況已經結束,新的秩序逐漸有了些許的輪廓,只要有關係的,也都在為自身的利益而奔走忙碌著。
8 } u- b; v4 h4 G7 A9 B
) I0 T- N8 S$ V( Y, Y. K8 e 有的店舖開了門,曾經走街串巷又或是攔路劫道的江湖人士們開起了英雄大會,酒樓茶肆之中常可以見到不同身份不同氣質的眾人彙集一片,各自衡量吹噓的情景。有的關係的、有本領的人們在一個個將軍的麾下謀得了一官半職,略識文字曾經懷才不遇的書生儒士開始試探性地投出名帖,求得庇護或是謀取一些大小差事。- O, Q( O! s3 r; K- J$ K; D' Z
& x' P9 y) W6 p+ ? 人總是很多,有許多不看好方臘這邊前途的人,自然也會有存了封侯之志,願意冒一冒險的人。社會這種東西就是這樣,只要有了交流,有了一定的趨勢。一個框架就總會自然而然地搭起來。屬於方臘的這個小社會,就這樣拼拼湊湊地有了他的框架與雛形了。城內城外在這一時之間。乍看起來竟還真有了些熱火朝天的感覺。& E$ l7 E c$ i s: Q/ R
1 r8 J; z+ I6 l6 C1 l# E0 {6 t
文烈書院在這幾天的時間裡。還是顯得相對平靜的。此刻正值上午時分,秋末的陽光自樹隙間落下來。夾雜著陣陣慵懶的蟬鳴。書院之中正是授課的時間。寧毅將手中的《史記》合上,收拾到書桌中去,準備走人。; G& i3 A ?% z* S/ f2 K4 z: H
/ b. G5 ^/ h0 [( k
這時候書院裡基本還是處於學生少先生多的情況,雖然分為了甲乙丙丁四個班,但加起來也不到一百名學生,掛名的老師倒有三四十位。即便其中有一部分屬於特權階級根本不用過來,老師的數量,其實還是嚴重超標的。寧毅每天上午在丙班教授半個時辰的史記,此後便去山長那兒領一份米糧。回去陪小嬋。
& f/ W% S# @ `% L - Z+ _, B, |) r- a
如今這文烈書院的山長姓封,叫做封永利。名字比較俗氣,但人是個好人,據說他幼時也有過讀書的經歷,但家中貧窮,並未參與科舉。他的學問自然不深,但方臘起兵之初便已在軍隊中,故而頗有資歷。
' G! J+ S q- z$ V) m
8 i0 h" u2 j' o3 ?* b 方臘軍中也有幾名厲害的文官,祖士遠是一位,另外也有一位婁敏中,封永利當時便在婁敏中手下抄寫一些佈告函文,到打下杭州,便成了這書院的山長。封家人此時在外面自然也有搜刮逐利之事,但至少在書院,他對文士確實頗為優待。由於他的維持,最近一段時間,書院內部倒還顯得相對和氣。# Z9 @) w) G8 u7 X" M
' f0 i) n$ ~0 y$ D4 W6 f
這時候教諭休息室裡一共聚集有七人,基本都是下了課的先生,有的喝著茶研究典籍,有的則在一旁輕聲說話。幾人都是屬於杭州淪陷後方才托庇書院的人,彼此之間倒有幾分同命相連的心理,這時候有幾人便在一旁說著嘉興的戰事。
, y7 D' r% D& t' N+ G
! d6 g' M; p9 l$ V* e/ o0 [. Y “聽說,北邊戰事陷入膠著,朝廷派童貫童將軍率兵南下,方七佛包圍嘉興,但久攻不下,鹿死誰手便難說了……”, [$ J, @# A9 D8 P6 F
% P8 ^- M$ f1 C! K3 m& T' q6 w" g “聽說童樞密用兵如神,原本以為他會率兵北上伐遼,這次……咳,這次聖公聲勢浩大,把他引過來了,這仗恐怕不好打了吧。”
; k) W0 G( r/ _5 s5 e- i / k2 M& A7 j0 H4 M
“難說,如今南北各處起事不斷,水泊梁山宋江,淮西王慶,河北田虎都已經頗為棘手,特別是……聖公這次下了杭州,最近月餘,附近起事不斷,童貫雖然南下,這邊……可也是聲勢正隆呢。”1 h7 p( C3 C) T+ P& V
: v& f" ?7 }2 f5 B" e “廣積糧、高築牆、緩稱王……這次稱帝未免有些急了吧,將童貫引來……”" L9 J! K) N0 A$ K% w0 `4 {
6 k" X( O3 T% D
“田兄此言差矣,將童貫引來是因為杭州,只要下了杭州,稱不稱帝朝廷都會盯死這裡,也是因此,於聖公這邊來說,稱帝之事才勢在必行,他……咱們聖公這邊,只能正名份,才能引得更多助力來投靠,如此對上童貫,才更有勝算。”
/ O( @1 n1 Z. [: i : G# V& q' e7 |2 @4 i1 T
幾人說話的聲音都有些小,但並不算太過避諱,蓋因這些時日以來,氣氛還是相對寬鬆。寧毅這幾日雖然並未與這些人接觸太多,但眾人也都知道了他亦是淪陷後才到的這裡。大家如今說的,一方面也是關係到切身利益的事情,另一方面,書生總難免有些指點江山的癖好,這時候躲在一角私下議論,多少能感到自己是這亂世之中看清楚方向之人。寧毅收好東西準備走時,其中一人卻是向他搭了話。
! W& _8 |$ e" Y/ t0 T {, S! y + G3 J4 x: Z ?3 H
“立恆要走了?”
" {/ P) }+ G3 y& u W
6 y }3 o' u9 A. m: e; a, i3 q. j “嗯,劉先生。”! l" k; B) M4 B/ U4 F
' N7 r5 x/ g" j/ ` “無需多禮,大家如今既然都在此處,便是同僚,立恆若是有瑕,倒不妨留下來,與大家聊聊聚聚。世事維艱,無論怎樣,這裡有茶。”& ?% \! X0 @( S) R, C
. F) |8 Y3 x% h$ K! t “家中有人在等,不好多留。他日有空,自當向諸位前輩請益,告罪了。”
$ \) |! ]0 b: A! B% b* {0 q
4 t4 b- z) B( o! X “無妨無妨……”8 Y' k2 k9 w1 L8 v
$ r U% `) ]* q; b
想要留下寧毅的中年人名叫劉希揚,原本便是杭州一地的大儒,如今在這書院中,與另一位名叫王致楨的大儒在學問上名氣最高,只是王致楨相對刻板,劉希揚則更懂變通。原本這些杭州本地的儒生並不受人待見,若是當初隨著方臘軍隊過來的那些儒士文人見了,隨意諷刺也不敢說話,只有這劉希揚倒是頗為厲害。# \: L7 l. x" J; z
: x& Q- Q, y" o0 Z& r
他教的學生中。有一位乃是此時方臘麾下八驃騎之一的劉瓚的兒子,這學生固然不怎麼喜歡老師。但劉瓚卻是希望兒子能成為一位文人的。早幾日劉瓚過來了一次。劉希揚便隨口提了一句那孩子於四書的理解上頗有天賦,劉瓚去打聽了一下劉希揚的名頭。知道是真正有水準的大儒。又是本家,於是趕快讓孩子認其為叔,今天在這休息室中,也是他首先議論起北面的情況,否則其他人恐怕也是不敢搭話的。2 R3 O' k" p2 q# {" Z
% c; Q u6 {8 z/ |% j. Z2 i 這話說完,寧毅告辭欲出,也在此時,一名衣著整潔名貴,三十餘歲的儒士從門外走了進來。陰沉著臉掃過一遍。休息室裡談論戰局的聲音在那人進來時便停了,對方目光在寧毅身上停留片刻,隨後問道:“誰是寧立恆?”0 H- y$ ]( H4 t; p3 [. a1 b
2 K5 s& W9 b5 [8 o( z0 K: ^ 寧毅看了他一眼,拱手道:“在下就是。”
3 H* d. j8 ]5 ~" E7 u, M; U
, G/ ^/ |: {/ ?, h' a% c “在下屈維清。”來人拱拱手,仰起下巴。這人的名字寧毅之前其實就知道的,他是隨著方臘軍隊進城的文人之一,原本在溫克讓的帳下當幕僚,入城之後在書院掛名,倒是不用授課。他大概幾天過來一次,由於本身文才不夠,因此對托庇於此的杭州文人頗有些看不起,有時找人說話,冷嘲熱諷一番。前幾日劉希揚收了劉瓚的兒子為侄,那屈維清來時兩人便起了摩擦,劉希揚也因此成為書院中杭州派的領袖人物。
3 F, {, n. c4 I7 _/ i) O5 E 6 p; x$ G; _! H2 R7 |7 W5 Z
眾人原本以為他要進來找劉希揚的麻煩,卻想不到竟是找寧毅,一時間沒弄清楚狀況。只聽那屈維清便道:“你教史記?為何不求記背,倒是每堂課上以俚語胡說八道?史記開篇五帝本紀,何其莊嚴浩大,你如說書一般,毫無尊敬之意,你心中無愧麼?”
, T8 |4 Q/ U6 e& ^+ c t' ~
6 k5 n$ e) G/ G, e 寧毅眨著眼睛,微微皺起眉頭來。
1 T" y7 B' K$ ?: X8 ^3 L 4 h* Q/ ?: b7 W0 F- U- l1 q& u
“聖人之言何其深奧,讀書千遍,其義方現。我輩為人師表,當引導學子研讀理解,而不是以膚淺言語直接解讀釋義。你年紀輕輕,怕是四書五經都未讀完,以孩童好玩鬧的心思為誘,將那課室弄得如茶樓說書一般。別人容得你,我受溫將軍囑託,卻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我且問你:耕者九一,仕者世祿,關市譏而不征,澤梁無禁,罪人不孥……這句出於何處,是何意思?”5 m) q/ K0 [7 o/ {. b, A! v
8 u: Q: o5 t$ \% \% }, Q* I8 l
寧毅揉了揉額頭:“在下不知。”5 @9 J( y9 ~8 s8 P1 N5 P
8 A+ v) [+ f+ f$ V 聽寧毅回答得乾脆,那屈維清微微愣了愣,他原本以為至少這一題對方能答出來,但無論答不答得出,他都有說辭準備。微微的遲疑後又問了幾題,隨後說起教書該如何,為人師表該如何的事情。如此滔滔不絶地說了一大通之後,才道:“如今我永樂朝方興,正缺人才,你年紀輕輕,若虛心向學,未嘗不能有一番建樹。我並非山長,不願罰你,但你若再敢這樣教書,我也容不得你,必讓你從書院出去,你好自為之。”( `* c. M: o1 v7 U. g8 L
! `* v. \! s v4 ^) g3 r) } 他說了半天,寧毅表情平淡,並不反駁,待他說完,虛心拱手告辭,然後就那樣走掉了。屈維清又愣了半晌,看看房間中的其他人,方才轉身離開。待他走後,這邊的幾人才又竊竊私語地議論起來,這次自然是針對寧毅了。6 w6 w7 _2 o3 H& A
1 J: V' {: y" k; z& k/ [( }
以往屈維清逮著人奚落,不至於這般過分,但這些文士聽了,雖然不反駁,但面上的不以為然還是表現了出來的。人爭一口氣,哪怕是憋著,也得有一口,但今天寧毅什麼都不知道,還那樣直接地說,眾人便感到這等文人實在是丟面子。事實上,關於寧毅授課的方式,這幾天裡,有人也是感受到了的。2 K4 z! @5 n" ^- ~# ]; ^: @- C/ b
* b) X8 o9 C% r) q, T “聽說在課室中說些故事,那幫孩子倒是喜歡……”6 Y; \6 J7 S: l9 W
6 ?! i0 l- h, c( e- T/ _ “對這些學生蓄意討好,師長威嚴何在……”
8 v- w$ J' _" t& R0 ]) `
. u$ x% Z2 i& w2 w7 E& y7 [9 u5 s “孟子中的言語都不知道……”: B9 e" u: }1 `
, d# H) ]( U& m. b5 b/ V* C& g
“虧得劉兄還邀他閒聊,便是過來,恐怕他也說不出什麼真知灼見吧……”
3 [* Z, d C" _- I + d& S8 p9 \, ?* |6 r
“哎,都是杭州人,如今這等環境下,自得團結一番。”
8 |7 U$ d( O ^- D L3 w 8 r& S3 W, \; E" N4 `( D
劉希揚如此說著,不多時,待到另外一些老師下了課,便有更多人知道了方才的事情,說起寧毅,多有不屑。其實對這年輕人,大家都不怎麼知道底細。寧毅這幾天在書院裡如同空氣一般,大家都不怎麼注意他。況且嘴上沒毛。學問自然也不會好。這時候得到了印證而已。也在此時,倒有一人疑惑地說道:“聽你們這樣說。分明是那寧立恆戲耍於他。你們怎會覺得他不懂四書的……”
+ M! I& [$ q5 S/ Z. |
5 v0 w, W; q7 }4 [3 Z5 v 這人卻是前幾天唯一與寧毅打了招呼的人,叫做嚴德明,在杭州一地倒也頗有學識,他這樣說起,劉希揚才問起來:“德明何出此言?”
# Y# W5 }& x( ~# p: N+ j9 c
1 X6 P3 `. I# R 那嚴德明道:“杭州地震之前,那立秋詩會上這寧立恆曾賦有詞作一首,震驚四座,只是後來諸多雜事,此事才未有傳出。那詞作開篇是‘東南形勝。三吳都會,錢塘自古繁華……’”嚴德明拿了紙筆,將那《望海潮》一句一句地寫出來,劉希揚等人看了,這才有些目瞪口呆,嚴德明道:“能寫出這樣的詞作來的,怎會是你們說的那樣,這寧毅原本便是江寧第一才子,又怎會不懂四書五經,怕是不想惹事,對那屈維清又極度不屑,因此才故意為之而已。”
2 v3 n0 L; M" H7 G
0 g7 y7 `) p! C% B9 _, N* t* x6 q 他這樣說了,眾人才將信將疑,隨後恍然大悟。當然,這時候對於寧毅或者有幾分新的認知,但也不至於覺得太誇張。杭州已然淪陷,學問在這裡,畢竟不是太驚人的東西了,無論江寧第一才子也好,杭州第一才子也好,總之也如同普通人一般的被困在了此處,托庇於書院而已。想起寧毅這幾日的低調,大抵也是遇上了諸多壓抑之事,與眾人無異。一時之間,這邊是書院中的大夥對他的認知了。/ S3 r8 w) m0 T1 f$ N3 _( W) c
. c6 r# p0 A" s# x& i. {7 V% z 直到兩三天後,發生的一系列事情,才讓眾人瞭解到這寧毅此時的情況跟他們想像的,委實有著太多不同……
3 h P) D3 T- h$ p! r* l) _
8 x5 m: b* A2 I2 T0 {; Z; a *******************
: R0 X& A1 T6 ? j - R( t9 d, a) C% V
話分兩頭,作為屈維清來說,之所以會忽然找上寧毅的麻煩,並不是因為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。+ T1 P3 q2 \! J6 ~- ^' \5 N# H
+ L. R# R/ Q$ k& ~2 ?' h: R2 C
作為隨著方臘義軍進城的文人,有的如同他一般,並不將書院中的差事當一回事,也有的更喜歡去親近這些將領家的小家眷。例如他所認識的郭培英,原本也是幕僚,在書院中掛名之後便專心教起書來,這郭培英重視的是更加長遠的利益,一旦永樂朝真的站穩腳跟,這些小孩子,往後恐怕就都是皇親國戚,如今能成為他們的老師,委實是一件美差。* E# R* g2 J+ W" {5 C7 _
. x+ b$ }: M3 [# ?7 F4 h
屈維清也知道,但相對於成為皇親國戚的老師,他更希望直接成為皇親國戚。如今朝堂勢力尚未定型,他在溫克讓的麾下經營,又頗有前途,將來未必不能有一番直接的事業。
9 t: e* N/ [, J + N, M: w8 |$ w4 W3 |# J0 z
但當然,雞蛋沒必要放在一個籃子裡,因此偶爾他還是會過來書院,諷刺一下那些大儒什麼的作為人生樂趣。對於這些大儒,他並沒有多少感覺。有學問不代表能馴服這幫原本是從農村出來的甚至見過鮮血的孩子,往日的那般訓學生的方法,在這裡是沒有用的,因為在這幫學生裡,有的甚至已經有十四五歲,長得魁梧高大甚至已經親手殺過人,他們還沒有長成真正的紈褲子弟,家裡讓他們唸書,說有出息,他們不敢不來,但對於老師,他們是沒有尊敬的。6 ]: T" t0 @4 a8 V+ u
( ^. c! m# v+ n& T
越是學問深的大儒,或者反而越不能適應這些。天地君親師說了這麼久,他們自己也是信的,絶不會對學生曲意逢迎。相對來說,類似郭培英這種人,就算學問不那麼深,至少在教學生的事情上不會那麼擺架子,比較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。而之所以今天忽然找上寧毅,是因為郭培英忽然聽說了一些學生間的話語,隨後與屈維清說了。4 G* k3 h7 x" s }6 V
+ A# Z3 F! F! i* o# i% y# R# u' l 那些言論,基本上是說那位新來的“寧先生”的,不過幾天時間,就有人說他講課有趣,引人入勝,比書院裡的所有先生都有趣得多了。兩人便叫了學生來仔細詢問,才知道那年輕的寧先生簡直是毫無節操,聽起來根本就是以一個說書先生的態度,贏得了學生們的歡心。4 |6 k# w f( Q8 N$ l9 J
0 o9 s- O y, P5 I
當然,他若是親自去聽聽,或許就知道寧毅的授課並非是那麼一回事,在江寧當了那麼久的老師,他講起課來,雖然天馬行空,但其實還是押題的。當然,這時候對於屈維清等人來說,對一個年輕人,自然無需太過重視,既然有了印象,就那樣認定便是。
3 D: O9 y# m: E5 T9 e" O8 B4 T / g2 R' U, G% T% Z- |
大家說起來無冤無仇,但忽然出現這樣的一個人,大家作為老師在“討喜”一項上差這麼多,總感覺有人伸手過來他們的籃子裡拿雞蛋一般。郭培英這人比較講究,屈維清便直接過去罵了。到得第二天,又興之所至跟山長打聽了一下,結果倒是有趣,那寧立恆的身份竟然是階下囚。9 i3 j* r( {* f' E" j' `" n R# F. w
5 B) I$ w2 u# `6 }
對於這事,山長那邊知道的也不是很多,有些事情封永利也沒辦法跟上面打聽,倒是知道寧毅就住在書院後面,甚至有一個丫鬟跟著,兩人都是被看管的身份,還不知道會怎麼發落。但既然是這樣,屈維清心中倒是更加放開了,這天上午,拉了郭培英便去聽寧毅的上課。因為他覺得,既然作為被俘者的身份,寧毅昨天的態度,對自己就太不禮貌了,今天他如果不改,自己就讓他好看。
0 G* o V& E+ c2 d, c5 n- n 9 O; h) e. ^2 o7 ]) y4 B( H' d
兩人去到那課室旁邊,聽了幾句,客廳之中,那寧立恆果然還在講故事,這故事已講到尾聲,微微停頓時,屈維清便想要衝進去。這時候,大概是客廳中的某個學生站了起來提問,甕聲甕氣的。
$ N. L7 `5 m2 m
3 [+ n7 J) B& T! T, t$ |& Q “喂,寧先生,我昨天回去問了我爹,他說你在湖州幫忙官兵打敗了我們幾千人。有這回事嗎?”
/ |* a& ] s6 _- `9 t# m
2 ]2 w, _, A+ u0 i6 D1 Q 屈維清與郭培英兩人都愣住了,課堂裡也是微微的安靜,隨後有人喊起來:“你是壞人!?”2 d. v2 _' G5 q0 Y, m' ]9 G
) d, }# Q( ?& `9 I. r
隨後又有孩子說道:“我也問了,說了寧先生的名字,大伯說寧先生在湖州領了一隊殘兵打敗了安惜福領著的五支軍隊,就靠先生一個人,打敗了陸鞘陸將軍、姚義姚將軍和薛斗南薛將軍三支隊伍,姚將軍和薛將軍都被先生殺掉了,姚將軍老跟大伯作對,大伯說死得好。大伯還說先生會武功,很厲害,江湖人稱血手人屠的。先生,你敢跟齊大壯打一架嗎……他老說自己是天下第一,欺負我們……”: j* t- `" {0 }0 d6 f
: O6 _) L3 H4 J J: w! P/ e* p 屈維清此時在前面,幾乎已經摸著門檻要衝進去了,聽得“血手人屠”這般兇殘的外號,一時間,微微地往後縮了縮……# E- Q: I: T9 J1 N& f, I% k! N
' G) ]' X/ B- K: t: A1 |
..........1 v1 I2 c5 W7 O4 Y6 o' ^4 h
9 v5 i$ v+ |" q4 D& r$ e; k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