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三卷 千騎將 第八百九十四章 第二槍
1 {6 q o" J& J, Y# h9 X
& N2 m' w* g$ n, f 御史台派了兩位御史分別趕赴丹州和鄜州查糧儲事。" G9 m2 Y" j" B+ _4 Q
1 g3 @, V$ I# K$ c! w& @
派去丹州的那位御史姓時名雨,長壽元年進士。時御史素有賢名,清風兩袖且精明能幹。自調入御史台以來,巡察天下,已然彈劾過多位州府官員,其中不乏在朝中大有背景的地方官員。
6 d6 @# O2 w, x! @& s1 A: w+ j; b/ s
& U3 u2 v$ x. @5 V, h! ] 可時御史雖有風聞奏事之權,辦案卻向來講究真憑實據,但凡由他報上來的案子,個個鐵證如山,無人能予批駁,一時名噪京城,成了御史台的一員新晉幹將。
3 V( Z/ W+ d# e+ \ x8 Y( c! R ; B s/ A/ Y" @2 x. d
這位時御史如今正在絳州巡察,派他去丹州的話路途很近,可以省卻朝中再派御史一路舟車勞頓之苦,而且還很節省時間。至於派往鄜州的那位刺史,則是同楊帆一起去過南疆,一起出生入死的胡元禮胡御史了。
0 O$ k: b5 z2 I ~6 V* f- |) L " I& r: m$ j. m8 X* T* X! N: i* w
大夏天的被派出京去公幹,絕對是個苦差事。胡元禮坐著馬車,前後執役、校衛、儀仗,一個個沒精打采的,偃旗息鼓地出了城西門。8 Y s; w6 s# J( r& Y* ]- q, Q
7 ?3 J/ ?6 b* o7 y5 O' o
京官大多比地方官顯貴,可天子所在,沒有幾個官員夠資格排擺儀仗出行,一般也就是在車上掛一副官幡,表明一下自己的身份就行了。但是地方官就不同,一出門必然前呼後擁,大擺儀仗,盡顯官威。 `8 m6 V2 \% P2 C8 S% u
" }" A. ?( u, ^% Q
因此京官出了都城也是如此,他們一出城,這儀仗就得打起來了,肅靜牌、迴避牌、官銜牌高舉,旗幟、尾槍、水火棍,一應俱全。只是沒有銅鑼開道,“鳴鑼開道”源於清朝,此時還是靠導引儀仗的執役們呼喝開道,不過他們呼喝的機會並不多,除非是瞎子,誰又看不到有官員儀仗出現呢。" p" f$ H# f% l) B' ~* y& t# I
# h; n# m# ^* b/ \: F 天熱的好像下了火。其實快入秋了,可天氣的炎熱一點也沒有減輕。
6 m" e9 F" n; @% F" C! q
) i7 G& v9 {. m O! }. o9 T 走在筆直的官道上無遮無掩的,因為靠近京城的地方,出於安全考慮,道路兩旁連一棵樹都沒有,所以根本沒有什麼遮蔽物,想藏都沒處藏。地面好像被曬化了似的,馬蹄踏上去,濺起的輕塵都有氣無力的。
7 ]& R0 s+ x) G
# H4 F* P* [3 {$ c0 _/ r, { 走了才幾里路。隨行人員便汗濕衣襟,胡元禮坐在車內,簾籠高卷,手中不斷地搖著扇子,依舊感覺熱不可當。前方終於看到一片樹蔭。眾人一喜,車隊自然而然就偏離了大道,駛到路蔭底下行走。
$ E. J8 ]; Q; i# X+ @
& F7 q0 t7 L4 L( t# D" U+ p$ j “啊!我道何人出京,原來是胡御使,哈哈,胡兄啊,久違啦!”
7 I2 n+ [ A9 t( s1 t9 I0 X7 T
! J4 j/ g# U; D- T0 ` 路旁突然有人高聲說話。胡元禮扭頭一看,不禁“哎喲”一聲,趕緊吩咐道:“停車!”
' A+ w/ ~9 F1 h O ^" S7 Q ) F5 \' K0 k* s' @4 D
路旁站定一人,頭紮青巾。短衣窄袖、卷著布褲,光著雙腳,彷彿田間勞作的一個農人,卻生得極是俊美。身子不見得如何粗壯,也絲毫不顯瘦弱。雙目有神,暗藴寶光,那不覊之態可絕不像是一個田舍郎了,正是當朝忠武將軍楊帆。
& Q: K, k( u1 } H x " I8 \- @, x! f `/ }, O4 \
胡元禮趕緊下車,上前施禮道:“見過忠武將軍……”
+ X+ I; C. g+ o, M ) i' E6 k" K4 d7 k
楊帆一把將他扶起,笑道:“胡兄,見外了不是?咱們自家兄弟,何必這麼多繁文縟節。”" }, E9 F0 o+ k4 [
! m+ A6 T8 {# e% v5 s
胡元禮打個哈哈,就勢站定,問道:“二郎怎會在此?”- U# ?- H" |# i1 }" ~: p
. |6 u3 `- Q4 a 楊帆笑道:“忙裡偷閒,與家人來此遊湖!”
, W- _+ U8 s1 [6 f5 v, ~1 ~ 4 B2 H; b! y2 p9 W8 R3 s
楊帆說著向旁邊一指,胡元禮望去,就見道旁路後青青荷葉層層疊疊,遠接天際,也不知有多少頃。碧綠大葉間有荷箭一枝枝躍然而出,彷彿蘸飽了胭脂的一枝枝筆,蘸得那顏色化不開去。$ g" Z+ q2 o6 p) D" `) `
$ g; v6 F. d/ ?
碧湖深處,有支了棚兒的小舟數艘,正在碧荷叢中蕩漾,上面有婦人也有孩子,遠遠看不甚清,想來就是楊帆的家眷。胡元禮不由羨慕地笑道:“二郎真是好生自在呀,為兄可比你不得。”, W0 \4 c" d, \; p) I2 X4 T
0 {& V6 R' u* p, u
楊帆哈哈一笑,走去湖邊,摘下兩片如輪的大葉鋪在草地上,對胡元禮道:“許久不見,且坐片刻,不會打擾胡兄行程的。”7 a( f% m* p' o
* T/ X+ v/ |5 }: b
胡元禮微微一笑,扭頭吩咐道:“你們且都歇歇吧!”說完走去,撩袍坐於荷葉之上。
: S9 c8 e0 c- o
, @" D" Q' m- N2 h( |6 A+ e/ u$ P! |+ o 那些執役差人大喜,卻也不敢騷擾上官,紛紛避散到遠處湖畔洗臉消暑去了。
+ r8 R; }0 e7 h6 t/ k; I q( }4 x 5 ^8 v1 _3 ~2 G8 J% s% r
楊帆笑問道:“胡兄這是往哪裡去啊?”
3 J6 n$ m2 u0 V ! l2 V+ n& {- i+ d' \$ x" O
胡元禮愁眉苦臉地嘆道:“唉!苦差事啊,戶部查關中某地糧儲數目有些不符,朝廷著我去查一查。”0 p8 \' Y4 I- j" D1 j1 x8 n) N# g
; ~3 J5 {% g- T3 V+ D) V) } 楊帆恍然道:“啊!原來胡兄是為了這件事,那麼胡兄去的應該不是丹州就是鄜州了。”: q. Y- \3 y8 e! ~+ I
7 e* O% j* Y. t8 ^0 J1 f
胡元禮原本只當這是一件尋常差錯,以前也不是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,查證之後,多是地方上辦事效率的問題,有些入倉尚未入帳、有些入帳尚未入倉,出倉也是這般,兩下里一湊,便出現了較大數目的差錯。# |2 ]7 P0 Y. r1 X
+ b5 L6 q7 e1 Z" a% Z
細究起來,只是各個環節的辦事效率出了問題,而糧食數目實則沒有什麼毛病,法不責眾,不好深究,最後不了了之。所以對於此行,他是一點興緻也沒有的。
" g1 s2 a. @, Y0 a2 P & K+ `, {# r% k! }. c" Y5 w: h+ g
可是如今楊帆脫口便說出了他的去向,胡元禮心中便是一動,楊帆是千騎的人,宮中耳目極是靈通,這件事與軍方並無干係,楊帆卻能脫口說出他的目的地,莫非此事背後還有什麼不足為外人道的原因麼。0 | c$ L8 o/ E1 j" q
& G, v- R' F1 U* n 胡元禮精神一振,急忙咬住楊帆漏出的口風,笑問道:“二郎怎知為兄去處,莫非這其中還有什麼不足為外人道的內幕不成?你我兄弟,可不是外人吶,還請二郎多多指教!”
4 @3 C9 O I! j$ V* ?
' q% ]3 L8 S7 c6 _- ]) m0 I1 } 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/ p! k! C2 T* ?( r
, }* j0 J3 w" E 胡元禮的儀仗再度打起,威風八面地迎著炎炎烈日一路向西去了。天氣依舊悶熱,可胡元禮坐在車中,卻連扇子也忘了搖。+ ^, k; R; u, K6 O' F# C( S
- X2 s# r- V9 y# J" n8 f) U 從楊帆那裡他聽到了一些消息,這讓他對本來並不太重視的此次鄜州之行格外重視起來。鄜州、丹州一帶的糧儲似乎真的出了問題,刑部和戶部在御前各執一詞,皇帝無法確定地方糧儲是否真的出了問題,於是才命御史台複查。
8 z; B6 s' M- D, j* O4 e' R 6 l% f+ O- _% w& Z* g
皇帝沒有對此行任務做特別的交待,自然是刑部與戶部爭執不下的結果。在沒有掌握真憑實據之前,皇帝不好偏袒刑部。不能大張旗鼓地調查戶部拿他們當賊看,否則一旦查無實據,不免寒了戶部之心。' M: \ v! t% H; M h# m
: n! n5 u, r( r: m 想到這裡,胡元禮忽然興奮起來:機會啊!
& Y' z, W* d/ {! u0 o6 p
8 c/ z7 Z9 b" Z* O 在御史台各道御史當中,他資歷淺、名望薄,本來不可能這麼快就成為御史台的一位幹員,可是上一次南疆之行成了他最大的政治資本,現在他已是御史台升僉都御使呼聲最高的兩位官員之一。
8 G3 p% Y9 k/ R1 j
9 ^7 W; d8 r% z' ^# k+ f 現在御史台右僉都御史位還空缺著,有資格坐上這一職位的有三個人。一個是赴丹州辦案的時雨時御使。一個是侍御史李清墨,還有一個就是他胡元禮。; ]( j9 o0 C5 F$ K) Q1 J5 J% O
$ T0 t% `& {: k* |# R
三人之中,李清墨資格最老,但是除此優勢,其他方面都遜色於他和時雨。政績著實乏善可陳。政績方面,他最大的功績就是上一次和楊帆南巡諸州,平息叛亂。可那畢竟已經過了一段時間,這段時間裡聲譽鵲起的卻是時御史。
* i& L" C8 N1 {+ V/ j+ G. e
4 Y& B5 l$ ~/ x" | h6 B 御史的政績是什麼呢?不是安民、不是撫政、不是治軍、不是錢糧,就看他替國家剷除了多少貪官蠹役,辦下了多少樁大案。如果鄜州真的有問題……! x( D* m3 k6 H' d8 Y# Y
2 T* D* M; Z [0 p, b$ ]
國都尚在長安時,幾百萬人的糧食供應在災年不斷、運輸困難的情況下曾一度使皇帝下旨。禁止讀書人進京趕考,以免增加糧食負擔。皇帝還曾數次遷徙洛陽,被戲稱為“逐糧天子”。
0 ` l3 p' C1 t, C; I. A5 f8 A% q
, T6 G4 L l2 ^3 y 因此皇帝陛下對於糧食的重視態度,胡元禮是很清楚的。如果糧食真有問題。如果真的查出了問題……0 u+ D# T. {9 O' {
, n7 ^/ x) T& n+ ?& t. Y) o- U3 o
胡元禮的眼睛慢慢眯起,胸中湧起一股難言的興奮,他似乎看到僉都御史的官帽正在向他熱烈招手。( ]) }2 y+ d% M7 p0 h
/ P8 N# C1 H# Q1 S8 M E1 ^ “轟隆隆……”% l) _1 U4 `+ ?
2 Y' P0 w. l! y/ @2 ^' v
遠方有殷殷滾雷聲傳來,胡元禮下意識地抬頭看去。見遠方有如鉛的烏雲緩緩壓近,似乎很快將有一場豪雨。- _1 V5 n; d. U+ l4 Y
2 n2 ]2 A, |6 c9 e% q0 l, N4 s A 胡元禮眉頭一皺。烈日炎炎固然難行,瓢潑大雨同樣舉步維艱,再想到鄜州糧儲案,胡元禮心頭不由泛起一抹陰霾:“這……是不是上天向我喻示著什麼呢?看來我得好好謀劃一番才是!”& B9 i& k, f- ?
+ f, Z$ w# O, h! c
楊帆這邊尚是陽光燦爛。小蠻抱著思蓉坐在船頭,船娘撐著竹篙,尖尖如梭的舟尖擠開層層疊疊的綠葉划到近岸邊處。紅蓮瓣瓣,如霞似蔚,映著眉目如畫的小蠻和粉妝玉琢的女兒,女兒戲水為樂,玩得正歡。- i0 e7 W( M p% e$ d5 J: j
( n, _# L8 w' n$ b4 y “阿爹!”
+ s l# w% m; f9 |- @ P+ @ 8 o3 Y& i" e! u2 ]
思蓉格格地笑,努力從娘親懷中探出小手,抓那湖中清水,水從她嬌嫩的指尖流過,便如一把白玉梳子,梳開無數極細的綠色絲縧。這一幕隱約有幾分面熟,楊帆忽然想到了長安、曲池、芙蓉橋頭、碧荷叢中,想起了那位如荷蓋初傾、清麗難言的婉約少女。
! f4 o' N& l# H& r1 c( o+ U 5 Y. q4 l6 g Z# G5 @: x
“與隱宗一戰的消息已經送到長安,有寧珂姑娘在,憑她的智慧聰明,當可應付自如吧。”楊帆想著,微微含笑。寧珂姑娘才智卓絕,他是欽佩萬分的,雖說他的決定是送給獨孤宇的,但他知道寧珂姑娘一定不會坐視,只要寧珂姑娘出手,長安那邊即便不勝至少也能穩住。
) Z8 U, D- v0 s8 W& L2 C8 X
; L+ ^2 N; O& M- {: x7 \# z* b2 { “轟隆隆……”
. I7 J5 Q3 n' u: E+ J$ \7 W) X ) z' `2 ~2 y- P! M K. J
隱隱的雷聲傳到了他的耳邊,楊帆抬頭望去,天邊黑雲一線。楊帆彎腰折下一朵蓮花,向船頭一拋,正好打在女兒頭上。思蓉哎喲一聲,抱住蓮花,“哈哈”地笑起來。楊帆笑道:“乖女兒,別調皮了,咱們趕緊回家,要下雨嘍。”
8 e' |) V# p& K
# u$ q, o8 M: R: r& ^: Y6 E' X
7 ]4 M! d' E8 N- Z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