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78 / 5278論壇 / 我愛78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 
 
查看: 193|回復: 0

膝關節嚴重變形,不必全膝置換!微重建手術重拾行動力

[複製鏈接]
發表於 2019-8-18 00:45:26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膝關節嚴重變形,不必全膝置換!微重建手術重拾行動力
「醫師,我最近膝關節感覺疼痛、腫脹,甚至無法行走,是不是年紀大關節退化了?」其實,「退化」性關節炎根本不是老化、退化造成的,一般大眾容易被此含糊的病名誤導,以為這是自然老化的現象,拖延到最後再做全膝關節置換手術,就以為解救了。骨科權威名醫表示,大部份被診斷為「退化」性膝關節炎的病患,其實是罹患因「內側摩擦現象」引發的「內側摩擦症候群」,只要早期診斷,不必做膝關節置換,就有治癒的機會!即使進入晚期關節嚴重變形,也未必一定要接受全膝置換,目前已有進步的微重建手術,能讓患者重拾行動力!(影音/攝影鄭名峻)



錯誤觀念造成大部份患者只吃止痛藥、吃補品或打針,治標而不治本

大林慈濟醫院國際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呂紹睿主任表示,膝關節「退化」只有10%有明確的原因,例如:半月軟骨磨損、十字韌帶損傷、軟骨本身撞擊傷,或痛風關節炎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細菌性破壞軟骨;卻有90% 的「退化」性膝關節炎原因不明,就被誤認為是軟骨自然退化老化過程,此錯誤觀念造成大部份患者只吃止痛藥、吃補品或打針,這些治療就像是在漏水掉漆的牆壁上補土刷油漆,治標而不治本,拖到最後嚴重變形,才進行全膝人工關節置換。


大林慈濟醫院國際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呂紹睿主任表示,罹患因「內側摩擦現象」引發的「內側摩擦症候群」,只要早期診斷,不必做膝關節置換,就有治癒的機會!。

【「退化」性膝關節炎臨床分五期】:

「退化」性膝關節炎的病程是連續性的,從年輕即開始,所以分期很重要,可以依據不同分期擬定不同治療方針,臨床上分為以下五期:

第一期:有疼痛腫脹症狀,X光檢查無異常,但是關節鏡檢查軟骨表面彈性已經變差。

第二期:X光檢查發現關節間隙變窄,軟骨有破壞現象,在關節鏡檢查下,不但軟骨變軟,還會有起泡泡快破裂的現象。

第三期:X光看到明顯有骨刺,關節間隙變窄,患者的腳呈現O型腿變形,關節鏡檢查發現軟骨還未完全磨損,但是已經破裂。

第四期:通常已經是60至70歲了,X光檢查看到關節間隙消失、軟骨已經完全磨光,骨頭與骨頭完全碰在一起,外型變形嚴重。

第五期:連走路都困難,長期變形讓外側韌帶嚴重拉扯,關節鬆弛不穩,破壞很嚴重,甚至到殘廢的階段。

針對不同分期而有不同治療方針,呂紹睿主任表示,第一及第二期是能夠挽救的最好時機!如果被診斷出來是「內側摩擦症候群」,可以透過適當的保健或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,讓軟骨重生,90%的患者可以完全恢復正常。對於第三期患者,因為軟骨局部破壞而開始變形,此時變形的角度很重要。過去的經驗發現,如果變形超過7度以上,只以關節鏡去除病因還不夠,必需加上矯正手術。若及早診斷出引起「退化」原因確實是「內側摩擦現象」,在變形尚未達到嚴重不可逆時,可以透過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把病因去除,讓軟骨重生,90%的患者可以恢復正常生活。至於屬於晚期的第四期、第五期,若想恢復功能,就只有人工膝關節置換的選擇了。


當膝關節病變進展到末期,關節面軟骨完全磨損而出現嚴重變形,導致疼痛、行動不便、功能受限,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時,就需要考慮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。目前除了大家熟知的全膝置換,還有微重建手術的選擇。

過去,由於對於退化性膝關節炎致病機轉不了解,認為一定會持續進展到最終完全破壞,所以一般骨科醫師大多主張不需要在中間插入任何手術(如部份關節面整形手術或微重建手術),乾脆等到全部都壞了,再來置換全膝關節即可。此觀念在全世界仍然普遍存在,根據統計,所有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中,大約有85%都是全膝置換,而微重建手術只佔15%左右。呂紹睿主任表示:如果醫師有「內側摩擦現象」是造成膝關節「退化」主因的觀念,微重建手術的執行比例會接近80%,也就是說,100名需要換關節的病患,其中80名可以用微重建手術保留正常的部位,不必被全膝置換,不但傷害小,功能更自如。

什麼時候才需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?有哪些選擇?

呂紹睿主任表示,當膝關節病變進展到末期,關節面軟骨完全磨損而出現嚴重變形,導致疼痛、行動不便、功能受限,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時,就需要考慮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。目前除了大家熟知的全膝置換,還有微重建手術的選擇。膝關節有3個關節面,除非是2個以上關節面嚴重磨損,在不得已的情況,才需要考慮全膝置換。相較於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傷害大及復原慢,微重建手術是相對安全的選擇。

微重建手術的好處:傷口小、恢復快、功能可接近正常的關節

與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比較,微重建手術的好處在於:傷口小、恢復快(當天可下床走路)、功能幾乎與正常的關節一樣。因為保留了重要的構造(包括前、後十字韌帶,以及半月軟骨),從根本改善膝關節狀況,術後的膝關節活動,更貼近自然人體工學及步態,能重新恢復正常生活。

目前,微重建手術置入物的設計有兩大類:一是固定式墊片,另一是近來引進國內的活動式墊片,此活動式墊片的設計理念是在40年前由牛津大學團隊所提出。有別於固定式墊片,他們從生物力學觀點思考,以活動墊片模擬人體半月軟骨的功能,提供更自然的膝關節伸屈動作,希望重建正常的膝關節。報告顯示,病人的活動可以和正常的關節完全一樣;另一個好處是植體之間的摩擦小,較耐用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這種活動式墊片已經有超過40年的臨床使用經驗,歷經不斷的改良,不但能提升行動舒適度,讓患者在術後擁有宛如正常關節般的功能,更能確保足夠的使用年限。

原文網址 http://www.top1health.com/Article/248/77764
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※ 再次提醒您,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︰
  1.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。
  2. 禁止使用插頭香, 搶頭香, 搶第一, 第一名, NO.1,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。
  3.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。例如: 推......, 頂......,11111111, good, push, thank you, 謝了, 好看, 謝謝大大, 感謝分享, 支持, 再來 等等。
  4.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、引用別人的回覆。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,例如: 3q5ws9dmh。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。
  5.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,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。
※ 違反規則者,抓到輕者積分歸零,嚴重者封鎖IP。
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 |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

本版積分規則

舉報|Archiver|廣告洽談|5278 / 5278論壇 / 5278手機A片

GMT+8, 2025-1-10 06:01 , Processed in 0.027721 second(s), 6 queries , MemCached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