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78 / 5278論壇 / 我愛78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 
 
查看: 137|回復: 0

[生活情報] 【 吃太飽易撐出10種病 】

[複製鏈接]
發表於 2017-3-16 07:03:45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【 吃太飽易撐出10種病 】
    17190869_1354687521268037_3573736073692794332_n.jpg
健康教育專家說:“遠古時代,胃除了消化外,還發揮著儲備的功能,吃飽一頓餓三天也沒問題;而現在人們天天有的吃、頓頓吃得好,如果一個人的胃每天能容納1斤的食物,只需填充一半,就足夠其一天所需了。否則,只會讓機體超負荷運轉,造成一系列健康問題。”

★吃的太飽帶來各種病  ⋯⋯

■1、肥胖:

現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,消化起來更加困難,多餘的“營養物質”堆積在體內,其後果就是 肥胖和一系列富貴病。 “無數科學研究證實,肥胖會帶來包括心血管疾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脂肪肝、動脈硬化、膽囊炎等,再加上由此帶來的並發症,可能達到上百種,非常可怕。 ”洪昭光說。

■2、胃病:

吃得過飽所帶來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腸道負擔加重,消化不良。此外,人體胃黏膜上皮細胞壽命較短,每 2-3天就應修復一次。如果上頓還未消化,下頓又填滿胃部,胃始終處於飽脹狀態,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復的機會,胃大量分泌胃液,會破壞胃黏膜,屏障,產生胃部炎症出現消化不良症狀,長期以往,還可能發生胃糜爛、胃潰瘍等疾病。

■3、腸道疾病:

中國台灣科學家發現,脂肪堵塞在腸道裡,會造成腸阻塞,大便黑色、帶血。

■4、疲勞:吃得過飽,會引起大腦反應遲鈍,加速大腦的衰老。人們在吃飽後,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腸胃系統去“工作”了,容易讓人長期處於疲勞狀態,昏昏欲睡。

■5、癌症:

日本科學家指出,吃得太飽會造成抑制細胞癌化因子的活動能力降低,增加患癌機率。

■6、老年癡呆:

日本有關專家還發現,大約有30%-40%的老年癡呆病人,在青壯年時期都有長期飽食的習慣。

■7、骨質疏鬆:長期飽食易使骨骼過分脫鈣,患骨質疏鬆的概率會大大提高。

■8、腎病:

飲食過量會傷害人的泌尿系統,因為過多的非蛋白氮要從腎臟排出,勢必加重腎臟的負擔。

■9、急性胰腺炎:

晚餐吃得過好過飽,加之飲酒過多,很容易誘發急性胰腺炎。

■10、神經衰弱:晚餐過飽,鼓脹的胃腸會對周圍器官造成壓迫,使興奮的“波浪”擴散到大腦皮質其他部位,誘發神經衰弱。

★“八分飽”從細嚼慢嚥開始

“常吃八分飽,延年又益壽”一點不錯。這“飽”的尺度到底如何拿捏呢?對此,專家表示,做到只吃“八分飽”,最好的辦法就是細嚼慢嚥。

■第一,把握好吃飯的時間,最好在感到有點兒餓時開始吃飯,而且每餐在固定時間吃,這樣可避免太餓後吃得又多又快。

■第二,吃飯至少保證20分鐘,這是因為從吃飯開始,經過20分鐘後,大腦才會接收到吃飽的信號。如果吃飯太快,大腦很可能還沒得到最新情報人就已經吃多了。

■第三,每口飯都要咀嚼30次以上。

■第四,用小湯匙代替筷子,減慢速度。

■第五,可以多吃些涼拌菜和粗糧,生的食物不好好咀嚼就咽不下去,喝燕麥粥一定比喝白米粥慢,吃全麥饅頭也比吃白饅頭的速度慢。

此外,每次少盛一點,吃飯前喝兩杯水或是喝碗湯,買小包裝的食品,多吃粗纖維的、增加飽腹感的食品,比如豆類、魔芋等,使用淺盤和透明餐具,吃飯時有意識地幫別人轉桌夾菜,都是避免吃撐的好辦法。

❤~健康資訊和大家分享~祝大家神清氣爽,健康滿分~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※ 再次提醒您,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︰
  1.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。
  2. 禁止使用插頭香, 搶頭香, 搶第一, 第一名, NO.1,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。
  3.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。例如: 推......, 頂......,11111111, good, push, thank you, 謝了, 好看, 謝謝大大, 感謝分享, 支持, 再來 等等。
  4.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、引用別人的回覆。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,例如: 3q5ws9dmh。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。
  5.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,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。
※ 違反規則者,抓到輕者積分歸零,嚴重者封鎖IP。
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 |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

本版積分規則

舉報|Archiver|廣告洽談|5278 / 5278論壇 / 5278手機A片

GMT+8, 2025-1-15 21:02 , Processed in 0.029161 second(s), 9 queries , MemCached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