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優活健康網編輯部/綜合整理)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不是突然出現,而是經年累月慢慢累積形成。剛開始關節附近會痠痛與肌肉變緊,活動時會疼痛,輕壓關節附近也會痛,接著,剛起床時會覺得關節活動很不靈敏,膝蓋愈來愈疼痛與腫脹,活動時甚至會感到無力可施,蹲不下去站不起來。時間愈久,膝關節變得極度僵硬無法活動,患者會無法行走,需要以手術矯正。 就腫脹程度 決定是否要抽取關節液
若因膝關節腫脹疼痛就醫,醫師會評估膝關節紅腫的程度及活動度,就腫脹程度決定是否要抽取關節液,也就是拿針戳進關節腔,吸出關節內的液體,檢驗是否有痛風、感染等其他關節毛病。接下來,患者要接受X光等影像檢查。雖然我們無法從X光片內直接看到軟骨的樣貌,但X光能顯現出目前大腿骨及小腿骨間的關節空間是否縮小、有沒有長骨刺等狀況。
提升肌力 膝關節穩定度會變好
若要看到軟骨及關節腔的問題 ,則需要用核磁共振檢查結果評估,但因此檢查昂貴,目前僅適用於複雜案例。除了藥物外,最重要的治療方法是運動和維持適當體重。患者會誤以為運動容易耗損膝關節而完全不敢動,這種想法並不正確。適當的訓練能增加大腿肌肉的力量,肌力提升後,膝關節的穩定度和活動度會變好,關節協調與平衡能力也會變佳,疼痛感降低,膝蓋較不易受傷。
人工膝關節 術後要注意感染及出血
一旦控制了體重,膝蓋需承受的力量降低後,受傷及磨損的速度也會變慢。當口服藥物及保守療法無法幫助患者時, 醫師能在患者受傷的膝關節注射類固醇、玻尿酸等藥物,以減少關節發炎或潤滑關節。最後的治療手段是置換人工膝關節:消除磨損大腿側和小腿側的軟骨及部分硬骨後,裝置上人工膝關節。術後要注意感染及出血問題,人工關節也會隨著時間磨損或鬆脫,若突然感到膝蓋大痛,就要回診請醫師檢查。(本文摘自/Dr.小志志圖解健康醫學/商周出版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