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智症是用來描述一種漸進式功能退化症狀的名詞。當患者被醫師診斷出罹患失智症時,表示患者可能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記憶力衰退、智力喪失、思考障礙、社交及情緒功能障礙以及異常行為的出現。
失智症有許多不同的原因造成,最常見的是退化性失智症,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阿茲海默氏症(Alzheimer's Disease),約佔失智症的60~70%,在北歐及北美地區,更高達70~80%的比例,所以,阿茲海默氏症又常常被稱為老年失智症或是老年癡呆症。
目前全世界約有兩千兩百萬人罹患此症,根據統計,國內老年失智症的盛行率約為2~4%,全國約有二至四萬名失智老人,其中約五至九成為阿茲海默氏症,也就是說國內約有一萬五千名至三萬八千名病患,並且每年國內新增失智症病患約在一萬五千名左右,所以,失智症已是老人國度的台灣主要的醫療及社會問題。
依內政部社會司的統計,截至93年2月份為止,全台已有210萬的老年人口,佔人口總數的9.29%,依照聯合國的定義,當一個地區65歲以上人口超過百分之七,即可稱為「高齡化社會」,隨著老年族群的擴大,首當其衝衍生而出的健康隱憂將一一浮現。
究竟「失智症」與「阿茲海默氏症」的關係如何?(請見下表)
失智症的分類
1.退化型失智症
˙阿茲海默型失智症
˙額顳葉型失智症
˙路易氏體失智症
˙合併其他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病變
˙巴金森氏病合併失智症
˙進行性核上麻痺症
˙韓汀頓氏症
2.血管型失智症
3.混和型失智症
4.可逆型、可治療型失智症
在醫學史中,有關於人類老年失智症的記錄,最早是由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兼病理學家亞羅士‧阿茲海默於西元一九零六年報告,他解剖了一位死於快速智力退化疾病的五十餘歲女性,而於她的腦中發現了各種特殊的病理變化,而發表於文獻之上。為了紀念他的發現,因而將此症以其姓氏命名為阿茲海默氏症 (Alzheimer's disease)。
阿茲海默氏症是一種腦部疾病,會造成腦部神經細胞功能的逐漸喪失,由於腦部神經細胞專責思考、記憶、運算及行動,所以,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,病人的心智功能逐步喪失,甚至最後連執行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都會失去,像是刷牙、穿衣、洗澡及大小便等。
阿茲海默氏症是失智症的其中一種,依據美國精神科協會所發表的精神疾病診斷標準則手冊第四版(DSM-IV criteria) 中,所訂定的失智症診斷標準:
1. 出現記憶力喪失或減退的症狀。
2. 必須同時合併有右列至少一項的症狀 (1)失語症 (Aphasia) (2)失用症(Apraxia) (3)失認症(Agnosia) (4)執行功能異常(impair executive function)。
3. 而且以上幾種認知功能障礙必須導致職業上或社交功能上的影響,同時要排除有譫妄(Delirium)的情形。 |